国内大量居民在开展核酸检测的同时,各地的核酸检测系统却频频出现故障。据报道,自2021年以来,山东、西安、天津等地的核酸检测平台都先后出现过故障。 9月3日,贵州省核酸检测系统也出现了异常情况。对此,负责“贵州核酸信息采集平台”研发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公司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公开道歉,同时解释称:由于贵州核酸检测系统对短时超大并发量预估不足,导致检测系统出现访问异常。 不管怎样,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各地的核酸检测系统保障平稳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如遇到故障,互相“踢皮球”或“打太极”显然并不可取,找出问题,透明公开地解决才是关键。 上线前做压力测试可解决? 伴随着成都核酸系统“崩溃”而刷屏朋友圈的,是网友对于系统开发供应商的声讨。其中,包括浪潮、腾讯云以及东软集团等公司。 根据2022年7月19日,《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四川天府健康通运维采购项目公开招标中标公告》显示,四川天府健康通基础运维由供应商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中标金额为1752.74万元。安全运维则由上海极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为47.7万元。 不过,很快就有网友“科普”,天府健康通与核酸系统是两套独立系统,前者由上述公司开发,后者由“迷之厂商”运营。而“核酸系统”背后的供应商也迅速被扒出,为“东软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1996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目前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有75家。在全球,其拥有20000余名员工,分子公司及研发服务网络覆盖近100个城市。 9月3日,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称:“四川天府健康通”,可以理解是核酸检测的前端入口,实际核酸检测接入的是东软的系统。 关于“东软”的讨论,也让这一关键词成为了9月2日的微博热搜第一。特别是9月3日,东软集团将此事在声明中归因于“网络故障”之后。 声明中提到,东软的核酸检测系统属于应用软件,其能否顺畅运行与核酸码等相关应用系统、后台的服务器、算力、网络带宽,甚至防火墙配置等因素都紧密相关,而这些系统并非由东软提供,当快速部署、切换时,初期往往会面临协调稳定问题。 但一个多小时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也发布了三条消息,其中称,“目前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好,没有出现网络拥塞和故障。” 一方称是网络问题;一方迅速打脸说不是,这种矛盾的说法,也让不少网友质疑双方在“甩锅”。 一位大数据相关技术人员则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对于这些大公司来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表示,“但凡上线之前做个压力测试,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并非首次陷入“核酸系统崩溃门” 虽然东软集团在这次事件中被广泛关注,但其凭借软件技术领域的优势,早已渗透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东软集团是由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博士刘积仁创立。1987年,他从美国归来,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91年,在“教授应不应该下海”的争议声中,刘积仁在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网络工程研究室,连同另外两位青年老师,3个人、3台PC机、3万元科研经费,便成立了东软。 根据东软集团的官网信息,目前,其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涉及全球数万家大中型客户,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众多领域布局。 比如,医保系统中,IDC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软件与服务)为18.8亿元,其中,东软集团份额占比27.9%,为超过7亿人群和5000万参保单位提供医疗保障信息化服务。 在医疗健康领域,相关技术支撑全国600余家三级医院,2700多家医疗机构,500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