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浅探拓展副刊的承载疆界——以开设“二十四节气专栏”为例

专题 | 发布时间:2022-05-29 | 人气: | #评论#
摘要:李建永 中国社会报 2022-05-27 13:52 发表于北京 本文所说的副刊,特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传统的报纸文学副刊,向来强调文章的文学性,亦即思想性与艺术性。不过,既然是报纸的文学副刊,
 
李建永  中国社会报  2022-05-27 13:52 发表于北京
本文所说的副刊,特指报纸的文学副刊。传统的报纸文学副刊,向来强调文章的文学性,亦即思想性与艺术性。不过,既然是报纸的文学副刊,在强调文学性的同时,亦不可能完全脱离新闻纸的新闻属性。一般来说,新闻强调的是速度、锐度和广度,副刊则体现的是深度、厚度和“靓度”。副刊不是新闻的附庸,它使新闻更富丽,是对报纸新闻性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与开掘。
业界常讲,“内容为王”“作品王道”。就报纸文学副刊的内容而言,主打文章体裁以散文居多,属于名副其实的“担纲花旦”。但是作为参评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在一年一度的报纸副刊作品评选时均要求:“报纸副刊的作品仅限杂文、文艺评论、特写、报告文学四种。报纸副刊作品要求时代感强,体现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的统一,格调高雅,特色鲜明,文笔生动。”相比之下,可参评的四种副刊作品,在其他传统副刊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之外,又特别强调了两点——时代感与新闻性。可以说,特写和报告文学,是融合了文学性的深化与升华了的通讯报道;杂文与文艺评论,是融会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杂谈与评论。一位资深专家说得好,既然是中国新闻奖,怎么可能离开它的时代感与新闻性呢?
中国社会报《孺子牛》副刊从创刊伊始,就在注重副刊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在编选稿件、撰写文章时,要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新闻特色。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其做好适时的解读和传播。今年初,中国社会报社编委会决定在《孺子牛》副刊开设贯穿全年的重点选题——“二十四节气专栏”。作为重点选题承担者和专栏文章撰写者,笔者在“开栏语”中对“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实践意义总结道:“二十四节气是华夏先民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之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对于我国北部——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事活动,数千年以来一直具有极其宝贵的生产规律总结性和实践操作指导性。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结晶’,是华夏先民‘天人合一’的伟大发明,是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事件’。”面对这样一份璀璨而宝贵的华夏文明遗产,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与现实密切关联的重大文化课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书写、解读并广泛地传播呢?把“二十四节气专栏”开在《孺子牛》副刊上,既要符合“报纸副刊作品要求时代感强,体现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的统一”,同时还要充分表达出“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以及与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相联系。为了将诸如此类的“溢出效应”充分表达出来,就必然要求拓展文学副刊的承载疆界,从思想内容、科学内涵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谨将笔者撰写“二十四节气专栏”系列文章之心得体会总结如下。简而言之,要重点抓住“八个性”。
经典性与现代性。据明代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讲:“伏羲始立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二十四节气”是华夏先民最伟大的有关“天人合一”的创造发明,即使再过千百万年,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作用和指导意义。可以说,“二十四节气”具有原创性与规律性、经典性与现代性。因而,要想让“二十四节气”之类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就必须深入挖掘、研究、解读、传播中华历史文化典籍,诸如《逸周书》《礼记》《大戴礼记》《淮南子》等等。再如,具体写到不同地域惊蛰时节的“惊蛰种瓜,车载船拉”,乃至小满时节的“小满前后,点瓜种豆”,就得对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瓜——即如《易经·姤卦》中的“以杞包瓜”,《左传·庄公八年》中的“及瓜而代”,《诗经·大雅·绵》中的“绵绵瓜瓞”和《小雅·信南山》中的“疆埸有瓜”,以及《豳风·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和《豳风·东山》中的“有敦瓜苦”等,都是些什么瓜——有所了解和研究。倘要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尚需对古代农书有所研究。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西汉氾胜之著《氾胜之书》(辑本)有种植杂粮“九谷忌日”之记载:“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谷子),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东汉崔寔著《四民月令》(辑本)亦有“草灰防蠹”之记述:“四月立夏节后……草始茂,可烧灰。”并讲道:“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煖气始盛,虫蠹并兴……以灰藏毡、裘、毛毳之物及箭羽。”诸如此类,种植杂粮要注意避开其“忌日”,草灰可当作绿色天然防虫剂……古籍中具有实用价值的这些记载,既具经典性,又有现代性。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