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第十九个名字(2)

专题 | 发布时间:2020-04-10 | 人气: | #评论#
摘要:30日当晚,冯才勇给孩子送的被毯,谁也想不到,这会是最后一面 二婶当时也叮嘱他不要去其他地方,就在自家房子周围巡逻,看到势头不对就跑。他说,

 
30日当晚,冯才勇给孩子送的被毯,谁也想不到,这会是最后一面
 
二婶当时也叮嘱他不要去其他地方,就在自家房子周围巡逻,看到势头不对就跑。他说,“不怕得,二婶,我就跟着他们巡逻。”
 
后来风更大了,火势也越来越大,村民需转移到农场办公室,再坐大巴车到邻近的洛古波乡中心小学安置点。
 
去农场的路上,二婶让王霞给冯才勇打个电话,让他把留守家中的二叔带出来。当时王霞的手机没电了,用二婶的手机打给他。电话那头,冯才勇说正在山上,给扑火队带路。王霞一听就急了,叫他快点下来,“风大得很”。
 
这是王霞与丈夫的最后一次通话,只说了几句就挂掉了。
 
二婶说,挂掉电话后,王霞抱着3岁的小儿子往回跑,“上了一辆小车,不知道去了哪里”,其他三个孩子则跟着她去农场。后来,王霞又带着小儿子到农场与大家汇合。那时,冯才勇已经失联了。
 
当晚,六十多岁的二叔在自家房子里,正好可以看见19人遇难的山头。他回忆,当时风太大了,两团飞火被吹到蔡家沟水库这边的山林,一下就燃起来了。
 
在安置点,王霞整夜没有睡觉,隔一会就给丈夫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她在板凳上一直坐到天亮。
 
天亮后,王霞背着小儿子,偷偷从安置点跑出来,想坐车回村,被人拦住带到农场办公室。
 
接近中午时,一个长辈发视频给17岁的冯小兰,说“你爹去打火烧死了,你还不快回来”。她放声大哭,“因为害怕”,闹着要回去,农场职工哄她说“你爸爸没得事,只是烧伤,去医院了”,又让王霞发视频过来安慰孩子们。
 
冯小兰从安置点赶到农场时,发现妈妈坐在生活区的椅子上,一言不发。“我不懂事,我就问妈妈,‘爸爸呢?’妈妈心里难过,她什么都没有说,我大概就猜到了。”
 
柳树桩的异乡人
 
位于大营农场片区的柳树桩并非建制村,而是一个农场土地承包户的外来人口聚居点,有五十多户,归大营农场隶属的西昌农垦公司管理。该公司为国有农牧企业,由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和州政府双重指导管理。
 
4月4日,村民在冯才勇家厨房帮忙烧饭。因电费贵,柳树桩基本家家户户都烧柴火
 
冯才勇是四川金阳县派来镇派来村人,因老家地少人多难养活,2003年,他和妻子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女儿,随二叔一家来到柳树桩定居,租了七八亩地,以养蚕、种花椒等为生。
 
亲友们说起他,无不感到痛心和遗憾——从小就“苦得很”,“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
 
冯才勇的父亲曾是凉山州民兵团的一员,支援攀枝花钢铁建设,劳动强度大,干了几年回来后身体变差,四十岁左右就去世了,留下年幼的三兄弟。那年,冯才勇4岁,哥哥冯才军6岁,弟弟在不久后夭折。
 
金阳县地处大凉山腹地,至今仍是深度贫困地区。母亲无力抚养两个孩子,找个了继父,生了一个妹妹。兄弟俩读到两三年级便辍学在家干活,补贴家用:去沟井里抬水,帮别人栽秧,背着背篼割马草,十一二岁开始上山找柴,100斤柴卖1块钱,天没亮就上山,天黑了才回来。有一天晚上,冯才勇背着100斤的柴放牛回来,差点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死。
 
同母异父的妹妹邵燕回忆,小时候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吃穿也很紧缺,每年种的地,只够上半年的口粮,到了下半年,哥哥们就要去继父的一个表弟家里背玉米,一次背50斤,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一半上坡,一半下坡。
 
冯才勇成家后搬到柳树桩,口粮不愁了,但生活压力依然很大,供四个小孩读书,还要赡养老人。继父患有哮喘,妻子患有胃病,常年要吃药。三儿子小时候玩橡皮枪,弹伤了一只眼睛,花了不少钱治疗,前两年还做了两万多元的激光手术,也没治好。
 
王霞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家外主要靠冯才勇一人挣钱。因此,他丝毫不敢松懈,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山上采菌菇、挖山药,农闲时则在附近打零工,帮人盖房子,“哪里有活,不管工资高低,他都去做”,一年到头基本不休息,每天都在干活。“(今年)大年三十一过,他又去剪花椒的枝条。”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