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钟16个要点:肖钢“深刻”反思2015年股市危机(4)
金融 | 发布时间:2019-09-19
| 人气:
| #评论#
摘要:肖钢指出,2015年的股市危机,说白了就是一场股市泡沫,股市自身体制机制的完善并不是股市上涨的必要前提条件,2015年的泡沫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
肖钢指出,2015年的股市危机,说白了就是一场股市泡沫,股市自身体制机制的完善并不是股市上涨的必要前提条件,2015年的泡沫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客观必然性。
他表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在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回报率比较低的时候,很容易冲击资产的市场价格,包括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要点十三:2014年牛市主要来自杠杆资金入市
回顾上一轮牛市的全过程,肖钢认为,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7月开始上涨,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11月开始加速上涨,各类杠杆资金快速入场,第三个阶段是非理性上涨,一直持续到2015年6月。
究其原因,与资金有关。
此前,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还是流入到实体经济中,但到了2014年出现了转折点,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下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清理整顿,对信贷的需求减弱,随之而来,影子银行的资金不再更多进入实体,而是通过银行和信贷、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的合作,资金由委外投资的形式进入二级市场。所以,2014年7月启动了所谓的这一轮牛市的拐点。
肖钢说:“那时候说加杠杆,杠杆的钱从哪里来?主要还是来自于商业银行。当时的利息一般是8%左右。在商业银行看来,他认为,他的资金委托给外部投资机构,通过银信、银保、银证合作,他的钱是高收益,低风险的。但是如果我们今天站在全市场来看,哪有那么多低风险、高回报的资产?没有的。所以就是催生了资产泡沫。”
他总结,2014年牛市拐点主要来自杠杆,其来源还是来源于居民储蓄,居民的储蓄转化为银行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又作为优先级的资金进入到证券、信托、保险等资产管理机构,最后流到二级市场。
要点十四:2015年巨震是杠杆资金导致的股市踩踏
肖钢认为,2015年和股市30年历史上之前的6次暴跌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有杠杆资金的参与。
“前六次很少有杠杆资金,就是自己的钱,而2014年、2015年是全民借钱炒股。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如果不是杠杆资金,是自己的资金,那么本身会有一个内在的止跌机制。”肖钢解释,比如股民在买股票的时候,如果股票价格跌到马上要亏损了,一般是不愿意割肉的,会想要等一等,这是一种很理性的反应,那么股票价格调整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越来越趋于稳定,这就是止跌机制。
但是,杠杆资金没有这项功能,只有加速的功能,由于设置了平仓线,平仓的权利不在投资者自己手里,所以达到平仓线就必须要平仓,产生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发生踩踏。
要点十五:2015年政府出手避免了金融危机
肖钢表示,2015年当股市的稳定机制被完全破坏之后,在这种情况下,靠市场本身来恢复已经不可能,政府应该果断出手,否则很可能会酿成一个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他回忆:“当时的紧急情况,比如说流动性的枯竭,当时叫千股跌停,最严重的时候一天有1700家公司跌停,说白了就是没人来买了,公募基金当时也出现了挤兑的苗头,当时除了杠杆资金陷入恐慌以外,其他的资金也慌了,跟着要跑。我们当时说,杠杆资金是必须要斩仓,恐慌情绪带来的也要平仓,有的是前期赚了钱的,更要抓紧卖,要把赚的钱兑现,所以是盈利盘、恐慌盘、杠杆盘叠加在了一起,使得市场流动性枯竭。”
肖钢同时指出,当时如果不进行果断处置,受损失最大的会是商业银行。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当时出现了很多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甚至有说法称A股波动就是中国全面进入经济危机的开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果断出手进行了救市。
要点十六:要纠正监管上的父爱主义
肖钢对于未来的证券市场监管提出了不少建议。
例如,要完善应急处置的法律的规定,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危机应对机制,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纠正监管上的“父爱主义”。
同时,在监管工作中,要发挥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能;既要讲究规模,也要讲究结构和质量并重;监管方法要从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全程监管转变;监管的取向要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均衡,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转变;同时,要开展监管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监管评价体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