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钟16个要点:肖钢“深刻”反思2015年股市危机(3)
金融 | 发布时间:2019-09-19
| 人气:
| #评论#
摘要:要点八:过去不太喜欢发表负面评价的研究报告 我在证监会工作几年有这个体会。比如说,上市公司如果有一个舆论,或者研究报告,说这个上市公司发
要点八:过去不太喜欢发表负面评价的研究报告
“我在证监会工作几年有这个体会。比如说,上市公司如果有一个舆论,或者研究报告,说这个上市公司发生什么问题了,我们是很不高兴的。市场做空的手段其实是保障市场稳定发展的手段,但我们往往把它看成是负面的,所以不太喜欢对上市公司发表负面评价的研究报告。”
可见的是,在各大券商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几乎没有给出“看空”“卖出”这类投资评级的报告。在2019年3月,华泰证券罕见地发布了两份看空报告,竟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而对比海外市场,甚至有如浑水公司这类专门的做空机构,可见中国市场的做空力量相当薄弱。
肖钢认为,负面评价的研究报告其实也是一种制约的力量,当然,故意造谣是要打击的,但应该让市场上各种声音对上市公司进行评论,让买方有所约束。当市场一致性预期形成的时候,如果没有做空的约束,就会涨得过快,往往跌得也就过快。
要点九:监管政策有时朝令夕改
肖钢在分析“牛短熊长”成因时,提到了政策目标频繁转变的问题。
他说:“确实,我们的监管政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这方面例子比较多,政策经常摇摆,目标也很多元,就使得我们的政策确实有些短视,甚至有时候朝令夕改,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要点十:中小市值股票长期估值偏高
肖钢表示,这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最早要制定融资规模的额度,那时候上市权利是交给地方的,有些地方想让更多的企业上市,就推荐小企业上市,因为每个省额度是固定的,有些可能不是很符合条件。后来发现不行,所以改了指标管理,不管你额度了,但每个省要上市几个企业要管控。这段历史对于形成今天的情况是很重要的。之后还有个重要的改革,虽然还是核准制,但是由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来推荐上市,改为证券公司推荐公司上市,就是保荐制,改为是市场化的,不要小看这个改变。过去地方政府来推荐上市,不是看质量的,很多公司是为了上市才去做了股份制改革,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市场是先天发育不足的。”
在那样的背景下,股票发行是完全用计划经济那一套来完成,造成了股票的稀缺性,一年就上市几只股票,而股民又有很多,所以供求严重失衡,就造成估值偏高。
要点十一:注册制一定要稳妥推行
肖钢在演讲中也提到了近期资本市场推行的重点改革内容——注册制改革。
按目前的估值水平看,上海市场按市盈率计算估值是低于香港等其他市场的,因为上海市场大盘蓝筹股比较多,但是如果看中国所有的指数,看中小市值的股票,不光是今天,就算是历史上股市低迷的时候,中小市值股票的估值仍然是很高的。正是由于A股市场供求失衡,导致股票尤其是中小盘股估值长期偏高,所以A股的很多问题都难以解决。
“为什么注册制改革推行起来有一定困难?这就是一部分原因。”
肖钢表示,对于原来高估值的股票来说,如果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而不是稳步推进,那么它的估值肯定会下来,说白了,高估值就是有泡沫,就一定要做出纠正,把原来扭曲的市场再扭回来,一定会对市场有影响。“所以我们在推注册制改革的时候,一定是稳妥地推行,而不是一下子就推,为什么要试点?也是这个原因。”
要点十二:2015年的股市泡沫有客观必然性
怎么防范经济转型中的资产泡沫?肖钢说,经济转型不一定导致股市的泡沫,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股市的泡沫往往发生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因为在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的回报比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回报可能就会趋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也会采取一些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
从我们国家30年的历史来看,大体上有过七次股市的泡沫,都是处于货币比较宽松的时期,其中有三次是处于经济较快增长,四次是在经济增长速度不是那么高,但是经济在转型的这样一个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