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执掌海信30年的周厚健,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理工科出身的他曾一度被集团内部评为“技术偏执狂”,也就是在他任职期间,海信曾在电视技术浪潮的迭代中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海信在家电市场上的地位并不显,那时市场是四川长虹的天下,市场占有率高达35%,营业收入超过了百亿元。它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靠的是价格战。那时饱受价格战冲击的海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加入战场,相反,周厚健从长虹身上看到了“贴牌代工”的隐忧。 直到20世纪初,普遍为OEM模式的国内家电行业,从上游的芯片研发到中游的组装生产都面临着技术卡脖子难题。一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境内年产彩电7328.8万台,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然而,这些电视机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用于芯片进口的外汇就高达262亿美元。在中游的组装生产方面,韩国、日本等上游企业控制了占电视成本七成的液晶面板生产,甚至还要将占成本15%的模组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在此情形下,留给中国企业的只有简单的套壳生产等流程。 从芯片到液晶模板,周厚健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他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早在1990年参加美国CES展时,他就意识到,没有芯片研发,中国电子产业是没有真正发展的。于是在2001年,海信成立了芯片研究所,4年后,“信芯”诞生,这枚芯片的诞生,打破了我国生产彩电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而在另一方面,他还曾为电视液晶面板的生产而东奔西走,寻找面板配套商,最后“全国都开始做模组,就把全世界的毛病给改了,主动权又回来了。” 2019年,海信电器撕掉电器标签,将公司证券简称正式改名为海信视像。有内部人士对《中国电子报》表示,改名的原因是海信不想只停留在电器领域,而希望通过视像显示向教育、医疗、道路、智慧家庭、展览等领域延伸。 在此背景下,激光显示成为了海信视像新的增长点,海信表示,激光显示是公司在室内显示布局的最核心战略产业。延迟退休的周厚健也盯上了激光电视的赛道,“延迟退休,我会利用这些时间坚定地把激光电视做起来,使其成为海信传统旗舰产业的新生力量,这是海信难得的领先世界的机会。” 2021年,海信激光电视销量是全球及中国第一,全球市场出货量市占率达49%,国内的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占率分别高达82%和81%。 技术驱动下的海信,成长为了一棵参天大树。2021年,海信集团的总营收高达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海信视像的总营收为468.01亿元,同比增长19.04%;海信家电的总营收为675.63亿元,同比增长39.61%,连续六年实现了增长。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海信目前的ULED技术比原来的LED技术更加进步,通过AI图像算法逐帧、逐画面自动调优背光等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层次感和对比度,但从本质上来说仍没有脱离液晶电视的范畴。在未来,具有自发光能力的OLED显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这样的显示屏技术的变革下,海信仍需要继续努力。 新帅上台,大头海外 而海信未来的发展要取决于新帅了。 今年3月,周厚健将接力棒递到了小他一岁的林澜手中,海信集团对林澜的评价是“海信国际化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和坚定执行者,也是海信海外开拓布局成绩卓著的功臣”。而林澜的上任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海信全球化布局的战略延续。 公开资料显示,林澜毕业于美国纳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不同于周厚健“技术偏执狂”的作风,他的专长是在海外市场为海信开拓疆土。2006年,林澜随着科龙被海信收购而加入海信,随后,他便一直负责海信的国际化业务,也就是在这一年,海信确定了“大头在海外”的发展目标。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林澜曾提出了股权激励的方法:“员工拿出一部分自己的钱购买股权,然后参与公司分红。”同时,海信还大幅提高海外员工的薪金待遇,“海外分公司的总经理,比总部副总经理的待遇还要高。基本与海外当地的一流公司薪金待遇一致,有时候比他们还要高,否则怎么吸引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