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 15:19:47 来源: 信号工厂
作者 / 罗盈盈 中国是眼镜及镜片的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规模庞大的眼镜佩戴人群赋予国内市场广阔的空间。但长期以来,眼镜行业因被视为暴利生意而遭受争议。最近,头部企业明月镜片在创业板IPO过会,其招股书揭露了这个“暴利”行业的现状及隐忧。 ①中国近视人口7亿,市场规模800亿 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近视人口达7亿,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超过50%,且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在整体受众规模极为庞大的背景下,我国的眼镜市场潜力巨大。
儿童及青少年本就是近视高发人群,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进一步加剧学生近视发生率。2020年6月,教育部对9省市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期间长期上网课及使用电子产品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生近视率较2019年年底增加11.7%。 当前消费者对眼镜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改善和矫正视力外,还在向防蓝光、缓解眼疲劳、光敏感等功能不断升级。在消费能力提升且眼镜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差异化的背景下,消费者更换眼镜的周期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平均更换或新购入眼镜及镜片的频率达到1.3年/次。
近年来,中国眼镜市场规模平稳发展,2019年零售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下滑至733亿元。未来3年,眼镜市场有望实现较快复苏,预计到2023年突破900亿元。
从产品构成来看,镜片与光学镜架是眼镜市场的核心产品,占总体规模的比重分别为37.9%与37.5%。太阳镜与隐形眼镜占比均在10%左右。老花镜占比较小,尚不足2%。 ②产业聚集性强,本土品牌力偏弱 镜片行业产业链主要由上游的原材料和辅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以及下游的代理商、经销商和镜片零售商组成。其中,零售商包括连锁眼镜零售商、眼镜零售门店、电商平台、民营眼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附属的配镜中心等。
眼镜产品在我国不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国内眼镜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较小,产销量不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抗风险能力,眼镜生产企业逐步聚集,形成以江苏丹阳、福建厦门、广东深圳、浙江温州等为主要生产基地的格局。其中江苏丹阳的企业数量及产量最高,有中国“眼镜之都”的称号,镜片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5%、世界镜片产量的近50%。 本土厂商主要以代工方式生产国外品牌的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强,长期的价格竞争也使得本土厂商缺乏塑造自主品牌的动力与实力。尽管近几年国内头部镜片生产厂商开始注重树立品牌形象,但由于起步较晚且宣传力度有限,目前市场上仍缺少公众熟知并认可的本土镜片品牌。 ③成本60元售价千元,毛利率70% 明月镜片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亿元、5.5亿元、5.3亿元。从增速来看,明月镜片营收表现并不理想,报告期内增长率持续下降。同期,明月镜片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4万元、6984万元、7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