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后,公司内部武汉籍员工的健康问题,以及部分成员企业有员工确诊后,协调医疗资源也是难题。各类在研产品,在一些节点上加速也有讲究,如何安排关键阶段的开发、生产,都会影响交付时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协调多国团队接力合作,沟通基本保持24小时不间歇,每个人的语速都快了不少,哪怕抢先一分钟,很多事都会不一样。 疫情对每家企业都会产生影响,我们的业务中,呼吸机、救护车、移动CT、诊断试剂目前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部分是正向影响。而对医院、非必需药品以及医美的经营销售上,有一定影响,整体看是相互对冲,只会影响短期业绩。长期看,国家之后肯定会加大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对全行业都会是利好。我们要想的,就是接下来如何抓住机会。 在疫情应对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应急产品的响应速度上,产品是不是首个获批,是否第一时间寻找到关键合作方,相应团队与人才是否到位,这些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一场大战役之下,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会切实影响到未来复星医药组织的发展与战略规划。 内生与外延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体系催生创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效率与质量,在这点上,国内医药企业需要全面加强。 国际制药巨头们的每一款知名药品,背后都是多年的投入和耕耘。中国真正开始药物研发只是最近20-30年,与欧美药企相比,沉淀不足。国内研发产品的档次与量级上,都有差距,想赶超,需要抱着开放学习的心态与持续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这也是复星医药在坚持的方向。 2019年全年,我们研发投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38.15%,着重投入在小分子创新药、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细胞药物等方面,一些成果在逐步呈现。 历史上,青蒿琥酯是中国的001号新药。去年,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的汉利康,也是从复星医药出来的。进入2020年,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代号FKC876,即抗人CD19 CAR-T细胞注射液)完成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中国境内临床试验,3月已纳入药品上市注册优先审评程序。我们希望能够顺利拿到国家的上市批件,成为001号的CAR-T产品。目前,产品商业化团队基本到位,产品获批后,我们会尽力给到中国患者一个合适定价,让更多患者受益。 从财报看,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药品制造与研发保持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17.66亿元,较2018年增长16.51%。在代谢及消化系统、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等领域拥有多个优势产品。全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制剂产品增至35个,其中过5亿元品种达10个。核心产品非布司他片(优立通)、匹伐他汀钙片(邦之)和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的销量增长分别为105%、113%和57%。 创新研发体系上,我们一直强调“开放”,通过内生孵化与外延合作相结合,挖掘内部科学家智慧,利用社会上科学研发创新能力,共同服务中国和世界的患者。只是在不同时期,一些非核心业务会做出优化和调整。比如,去年我们出售了和睦家资产,就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在肿瘤、自体免疫、肾病、肝病等几个领域的药物研发。 围绕这些业务,会有不同的技术平台,现在更强调的是PCG技术平台,P是蛋白药物,包括单抗、双抗等技术,C是细胞治疗,包括CAR-T的T细胞、神经干细胞,G是基因编辑等最新的基因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相关技术加入,比如mRNA。 现在的研发投入,超过三分之二都在创新药。但仿制药业务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也是公司一个重要的现金流来源。 2017年,我们完成了对印度Gland Pharma的收购,就是在补强仿制药业务。去年Gland Pharma共计15个仿制药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共计2个产品在国内申报进口注册上市申请,4 个产品申报进口注册临床试验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