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想深耕中国市场,决策层需要很懂这个市场。”近日,提及化工企业如何应对市场新的变化时,全球最大聚合物生产商科思创的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对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如是表示。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
4个多月前的7月1日,雷焕丽出任科思创中国区总裁,是这一职位的首位女性和本土领导者。这位最初以技术代表身份加入拜耳材料科技(科思创前身)的“老将”,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已近20年之久,历经岗位涵盖销售、技术和研发等领域,为科思创核心业务聚碳酸酯在大中华及亚太区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雷焕丽的新任命被认为是这家化工巨头试图更契合中国市场的一大举措。过去的2018年,科思创中国的销售额为31亿欧元,占集团全球销售额约21%,中国一跃成为科思创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然而,这种势头在2019年未能延续,“今年的经营环境是蛮挑战的”。
今年第三季度,受较低销售价格影响,科思创销售额下降14.6%至32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下降50.5%至4.25亿欧元,净利润下降70.4%至1.47 亿欧元。不过,在雷焕丽看来,2018年不能作为“参照年份“,科思创在中国市场仍然抓住了很多实际,业绩是“符合预测”的。
科思创前身为德国拜耳(Bayer)材料科技,2015年9月,科思创与拜耳公司分立,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并于同年10月6日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上市。
独立后的科思创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以及用于诸多日常生活领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的研发。服务领域涵盖汽车、建筑、木材加工和家具、电气和电子行业,其它还包括运动休闲、化妆品、医疗以及化工行业本身。
截至2018年底,科思创在全球拥有30家生产基地、约17万名员工。
脱胎于“百年老店”:延续创新的DNA
“科思创是全世界聚合物的领导者,我们名字很新,但是我们拥有超过80年的创新历史,在经营管理上则是超过了150年,我们的前身是拜耳材料科技。”对雷焕丽来说,科思创和拜耳密不可分。
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创立于1863年,将拜耳材料科技分立出来之后,这家跨国企业现聚焦于生命科学领域。而早在1937年,拜耳发明了聚氨酯(PU),被誉为是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塑料”。1953年,拜耳发明聚碳酸酯(PC),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建材、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被称为“工程塑料之王”。
这两种产品,目前也是科思创的两大拳头产品。“我们非常骄傲这是一家发明创造的公司,除了发明这些材料,在过去很多年里面一直在持续的创新,这个创新是从生产材料、应用开发、生产技术,包括不断找出一些新的业务来体现。”雷焕丽表示,科思创延续了原来自身的创新DNA。
科思创在上海金桥建立了科思创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设有聚碳酸酯、聚氨酯和涂料、粘合剂、特殊化学品等全方位的研发设施,对新应用、新产品进行研发并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该研发中心也是科思创亚太区创新中心。
科思创与德国电信和瑞典于默奥设计学院合作5G天线基站
谈及最新的材料应用创新,雷焕丽提到了热门的5G。科思创从中看到的机会是,在5G时代,对基站、有源天线等设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对运营商与设备厂商而言,采用优质外壳材料可减少反复修复或更换设备造成的损失,是提高运营效益、助力5G大面积推广的重要一环。
科思创认为,聚碳酸酯不仅具有良好的信号通过性、还拥有足够的刚性、尺寸稳定性、阻燃性,并兼顾设计美观,能够满足运营商、设备厂商和消费者对5G材料的各种要求。
科思创与德国电信和瑞典于默奥设计学院正开展涉及传感器技术和数字通信环境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与中国东南大学合作,研究射频信号穿透方案的优化。目前,一些“颜值”颇佳的基站已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街头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