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因假酒而失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还使山西汾酒品牌形象一夜之间垮塌,从行业第一位置,直接打入深渊,直到2000年初,才实现扭亏为盈。 上一次的假酒事件,山西汾酒无辜躺枪,如今的汾酒“开发酒”乱象,始作俑者却是汾酒集团,如果在管理上稍有差池,难保不出第二次假酒事件。 会走泸州老窖老路?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危言耸听,毕竟贴牌是白酒行业公开的秘密。茅台和五粮液,都存在过贴牌情况,如今开始大力整治贴牌酒。 今年2月18日,茅台集团发布《茅台集团关于全面停止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业务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停止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这三项业务。相关产品和包材在未经集团允许的情况下,就地封存,不再生产和销售。 《通知》还点名批评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称其在生产经营中屡次违反集团品牌管理规定,近日又出现重大违规行为,对茅台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集团公司不再授权其使用集团知识产权,生产业务由保健酒业公司接管。 茅台集团表示:“经多年持续整治,各子公司品牌和产品乱象有了明显改善,但近期又有个别子公司无视集团品牌管理规定,阳奉阴违、顶风作案,说一套做一套,造成恶劣影响,严重伤害集团品牌声誉。”
图片来自网络 贴牌已经显示出酒企的短视行为,如今已遭反噬。即便是财大气粗如茅台集团,管理贴牌行为仍然如此艰难,遑论其他酒企。 在贴牌上,泸州老窖曾经吃过大亏。在泸州老窖的发展史上,管理层急功近利,大搞“条码”贴牌,呈现出“子子孙孙”眼花缭乱的状态。 据了解,泸州老窖贴牌高峰时,贴牌产品高达7000左右。有经销商透露,“只需要缴纳一定费用,便可以新开一个条码,泸州老窖为其生产产品。只要给钱,泸州老窖就可新开条码。” 由于多数贴牌产品价格比较低廉,加上生产质量的不可控,贴牌酒业务遭到广泛诟病。于是,在2014年,泸州老窖子品牌管理混乱的隐患彻底爆发。当年公司净利润由2013年的34.38亿元暴跌至8.8亿,跌幅达到74.4%。 后来泸州老窖刮骨疗毒,删减条形码,才重新回到千亿市值。不过有媒体在2018年11月报道,此前涉嫌误导消费者的泸州老窖二曲酒仍然在市场上售卖,可见泸州老窖品牌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如果山西汾酒不能解决好贴牌问题,很大概率将走泸州老窖的老路,将企业带到覆灭境地。 但是在白酒专家杨承平看来,茅台和五粮液都瘦身过,本质上在于企业内部决策是否继续走贴牌这条路,如果企业认为“合作酒”还有销售额和利润,那谁都无法阻止。 李秋喜的军令状 早在1952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酱香型茅台、浓香型泸州老窖、清香型汾酒、凤香型西凤酒,被评为四大名酒。 可以说,山西汾酒,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以及足够的发展资本,2017年,汾酒集团与山西省国资委签下“军令状”时,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曾经说:“如因自身原因完不成目标任务,我将引咎辞职。”这也显示出他对山西汾酒发展的自信心。 从业绩来看,山西汾酒按照李秋喜的计划行进着。2018年6月26日,山西汾酒召开了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李秋喜豪迈的说:“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任务两年完。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到2020年以2017年为基数,要实现酒类收入、利润、产能及上市公司市值翻番。” 而在今年4月15日,山西省召开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汾酒集团再度提出将在2019年年底完成集团整体整体上市工作。 山西汾酒在李秋喜的带领下,创造了“汾酒速度”,完成了军令状,令业界刮目相看。只是,快速发展的表象之下,诸多问题也在堆积,如何解决贴牌造成的品牌乱象,以及毛利率降低、销售费用攀升吞噬利润的问题,是李秋喜必须解决的新命题。这些新命题,时刻摩擦着消费者、投资者甚至监管层的忍耐性,比“速度"军令状的意义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