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双镖客(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 1965) 海报
尤其是在《镖客》三部曲中,莱昂内将好莱坞的西部片神话提炼为最基本、最迷人的元素,将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的承诺发挥到了逻辑的极致。在他手中,西部变为了一片神话之地,人能超越文明的幕帘,进入奇幻之土,在这里发家致富全靠个人的枪法和欺骗对手耳目的能力。好莱坞西部片总是唤起纯粹的自由梦想,结果在影片末尾,本土白人“文明”的光环下,将其纳入其中。与此相反,莱昂内敢于全心全意地拥抱这个梦想,并由此深入到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黑暗核心,构建了一个使美国评论家极度不快的野蛮西部景象。这并不是因为它是错的,而是因为它道出了美国神话的某种真理,且未被“文明”、“正义”和“天定命运”这般的夸张修辞所稀释。莱昂内描绘的美国,是一个剥去了所有华丽修辞,尽现发热的私人利益与凶残的个人主义的地方。就它们的历史自由性而言,莱昂内的电影似乎以一种美国电影从未有过(即便有过,也是极少个例)的方式,体现了某些有关美国基础神话的不当吸引力的本质真相。正如克里斯托弗·弗莱林在他对意大利式西部片现象里程碑性的研究中指出的那样,“莱昂内的电影没有(如许多好莱坞西部片所声称包含的)普世的道德思想,他的英雄们也无意为今日树立榜样。”相反,莱昂内的镜头颂扬了美国暴力的个人主义神话的原发能量,同时对其道德准则保持着冷静的矛盾态度。他的西部是蛮荒的边疆,没有美国经典时代电影所乐于装点的那种死后的、自我辩白的自由主义伪装。
虽然莱昂内对美国的自由与进步的观念持矛盾态度,他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许多欧洲电影制作人所拥护的左翼政治却同样持怀疑态度。他1971年的电影《革命往事》(Giù la testa, 1971)以墨西哥革命为背景,可以看作是对那一时期以《将军的子弹》(El chuncho, quien sabe?, 1966)为例的一些公然激进的意大利西部片的回应。虽然莱昂内的电影没有完全声讨革命政治,但它避免了许多设定在墨西哥革命时期的意大利西部片对暴力政治活动的明确支持。起初,莱昂内只打算拍摄《革命往事》,而他在开拍几天后决定接手导演这部电影,或许是本片质量略有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它确实涵括了一些莱昂内最动人的场景设置,尤其是那描述革命期间大规模死刑处决的场面。
革命往事(Giù la testa, 1971) 海报
莱昂内把七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准备《美国往事》的拍摄。1982-83年间拍摄这部电影的压力使他本就很严重的心脏状况更加恶化,且他与制片厂间就保存这部电影228分钟的放映时间所进行的官司进一步侵蚀了他的健康。尽管他做了很多努力,拉德公司(The Ladd Company)还是从电影中删去了84分钟,并重新剪接了被精心构建的三时区的交叉剪辑,把它变成了一个荒谬的顺时叙事段落。谢天谢地,莱昂内的原始剪辑版可以通过录像看到。
自1989年莱昂内去世以来,他的电影已经成为一些导演的模板,他们希望在对类型肖像的自觉使用中,能灌注以对想象中的逝去时代如梦的怀旧感。但很少有电影制作人能达到莱昂内那样技巧,在解构好莱坞之梦的同时,又保留着让好莱坞旧梦重演的忧郁渴望。尽管他在评论界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的风格影响在90年代的美国电影中无处不在,从《回到未来3》(Back to the Future Part III, 1990,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到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和他的伙伴罗伯特·罗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的作品。莱昂内式的意象和莫里康内式的配乐构成了无数电视广告的基础——这无疑是他的风格特质现已牢牢扎根在电影陈规语汇中的最后证据。他对西部边疆的西班牙风味的描绘、戏剧性的华丽场面,以及长时间的停顿,已成为了西部片类型肖像图解中完全内化的部分。在莱昂内制作第一部西部片约四十年后,他的风格已被二十世纪电影相同的神话所融汇吸收,而这也正是他的许多作品都致力探索的那一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