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该如何在管理和开放之间寻找平衡?多位受访的高校教授都提到,大学需要有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学校园的文化资源、课程和其他设施,如果开放共享,可以为许多人创造学习机会。大学应确立一些基本规则,让开放共享为原则,不开放不共享为例外。 《神奇图书馆在哪里》截图 而聚焦到北大,前些年过多慕名而来的旁听生对其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造成了一些影响。如何在大学资源的有限性与开放性之间保持平衡,是高校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尚未完全开放校门的北大,开办“平民学校”从未间断。这是学校给在北大工作的劳动合同制与劳务派遣制员工提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目前累计已有1442名学员结业。 据北大团委机关报《北大青年》报道,在2023年3月开学的第16期中,“平民学校”又迎来了123名新学员。这些学员中,有来自后勤的大厨、保洁、园丁和维修师傅,也有来自保安大队的保安员和来自各院系的物业人员,还有附属幼儿园的幼师、医疗系统的护士、实验室的化验员……他们褪下工装,徜徉于学者讲座、技能培训、兴趣小组与集体参观队伍中,与千千万万的燕园学子一同畅游博雅塔下的知识海洋。 回想起在“平民学校”第一次听主课时的心情,第15期学员胡雅利(会议中心工作人员)仍旧记得心中那隐设的障壁一下子烟消云散。“‘学者’在我心中一直是很厉害,也是很遥远的存在。所以虽然想去旁听,但心里总觉得‘够不上’。真来上课了才发现,每位老师都很平易近人,课上还会和大家开玩笑互动。” 其中,让胡雅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讲授《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的程郁缀老师。在那节课上,程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一句诗: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句话在胡雅利心中镌下了深远的印记。自那时起,她像是渴水的海绵,愈发努力地汲取着知识。 燕园外,没有“资源”进入校园的孟源在短视频上刷着北大的账号,成为北大的 “网络旁听生”。而她更期待着,北大早日敞开校门,让更多求知者与名师面对面。 孟源很喜欢曲学大师吴梅先生的一首词: “景山门启鳣帏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数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青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文中孟源、陈浩、火火、喵宝、海精灵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