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放牛班消息,“你再想想办法吧!”北京大学东门前,保安略显无奈地跟前来“蹭课”的孟源说着。和目前很多高校的开放状态一样,北大校园只准许校友、师生亲友及公务往来人士等入内。
随着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校门何时开放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从中发现“商机”,“付费入校”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而当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付费方式进入北大校园后发现,北大“旁听生”这一特殊群体几乎“消失”了。
01 限制入校,
记者花100元进入北大校园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调整,一些大学陆续开放了校园。本想去北大“蹭课”的孟源,却吃了闭门羹。“北大官网显示暂停预约参观了,我就带着身份证直接去了。”孟源一到北大的东门门口就被保安拦了下来,“师生刷校园卡进校,其他人员没有预约不能进。”
北青报记者发现,目前普通公众想进入北大校园有三种途径。一是关注“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点击“参观北大”刷脸预约,但这条途径记者在体验时也遇到了和孟源一样的情况:暂停预约。
北大官网上公众参观预约已暂停
第二种方式是“学生预约访客”。北大学生信息服务栏目显示,北大在校生每个月有8人次的亲友预约名额(每日限额2人次),可帮助他人预约入校。在校生在系统里填报好相关信息后,访客可在预约时间点前后2小时内,从特定校门刷身份证入校。毕业的北大校友回校也可为3位同行人员预约进校。
第三种方式是成为北大教务处登记的“旁听生”。申请者须是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身心健康,经所在单位介绍,提供有效身份证明、证件者,旁听费按所听课程的学分收取,每学分听课费及考试费500元。
由于大学只向特定关系人员开放,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没有“熟人”则意味着校门难进。而北青报记者发现,在旺盛的入校需求下,网络平台上出现了提供“付费入校”服务的卖家。
经过私信联系,一名卖家添加了北青报记者的微信。这位卖家表示,约不到不收费。说着他向北青报记者发送了一张北大“学生预约访客”的截图,称该页面只有在校生才能点进去。
在校生预约访客页面
随后,北青报记者按对方要求发去了预约入校时间、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和事由,同时发送了100元红包。卖家很快便发来了访客预约“审核通过”的页面截图。紧接着记者这边也收到了北大发来的短信:预约入校成功。
该名卖家告诉北青报记者,预约名额供不应求,自己手中的名额一小会儿就约没了。他还“友情提醒”:由于学校只允许学生预约家属或者亲友入校,所以进去了要文明参观,不要乱丢垃圾,也别去投喂未名湖的鸭子。
第二天,北青报记者按照预约时间段,在北京大学东门闸机刷身份证后顺利入校。几天后,另一位同学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进入了北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