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网 3天前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此后,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受到学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学科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全面统合当代国家安全各方面问题的总体性国家安全学说和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人民性,二是统筹兼顾的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强调国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而且后来更明确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如果说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人民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重要的特征,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价值观,那么统筹兼顾的总体性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最明显特征,体现了总揽国家安全全局的系统性科学思维。 在国家产生、国家安全问题产生以后的数千年历史上,国家安全主要被理解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等方面。与此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的安全问题的总和。换言之,领土安全、资源安全,主权安全、人权安全,政治领域的安全、经济领域的安全,军事领域的安全、文化领域的安全,政府的安全、家庭的安全,军政要人的安全、妇孺老弱的安全等都属于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扩大,而是回归,即回归到国家安全的本来面貌、原本含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使人们看到了加强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构建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包括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公安学、军事学、情报学、外交学、管理学在内的一系列学科领域,都开始探讨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问题。 从概念到学科构想 国家安全问题与国家一样古老,国家安全思想虽然早在中外古代思想史上就已经出现,但直到20世纪初,都一直没有使用“国家安全”这个概念来称谓和概括相关问题及思想,更没有系统的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开始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国家安全学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以往,国际关系理论界普遍认为,美国人李普曼在1943年使用的“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最早直接指涉这一概念。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1934年苏联“国家安全总局”这一机构名称中已经出现“国家安全”(对应的英文为state security)这一概念。此外,1936年,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所载文章中也出现汉语“国家安全”一词。概言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出现了“国家安全”一词,但当时及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并没有系统的国家安全理论,更没有独立的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 以“安全”之名进行的国家安全研究,最初源于冷战中后期西方国际关系学科范畴下的战略研究。中国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则发端于“冷战”结束以后,自觉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渐出现并缓慢发展起来。21世纪初开始出现比较系统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 汉语中的“国家安全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朱奕宝刊发的《安全科学与预防事故》(《中国科技信息》1994年第12期)和《城市减灾重在防——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中国科技信息》1996年第12期)两篇文章中。蔡培元和张才凤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第1期)的《人类的安全需要与保卫学的理论研究》一文,则最早从保卫学的角度出发,对“国家安全学”作了具体阐述。该文认为,国家安全学就是研究国家安全需要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以隐蔽工作为主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