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航向|公平竞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2)
宏观 | 发布时间:2020-06-03
| 人气:
| #评论#
摘要:在这里,培育市场主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政策上解决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平等地位,各种所有制经
在这里,培育市场主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政策上解决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平等地位,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大家都平等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市场竞争机会均等。既不存在对哪种所有制经济的保护,也不存在对哪种所有制经济的歧视,也不存在所有制倾斜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竞争中立。二是对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主体地位还是主导作用都不是靠政府保护而是靠竞争来维持的。为经营困难而亏损的企业提供各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放松等软性预算约束实际上是将企业的经营与风险承担脱钩,由此弱化竞争效应。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就是要硬化企业预算约束,促使其不是盯着国家要补贴要优惠,而是盯着市场,唯一地依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来保持和巩固主体地位。
第三,产业组织政策以竞争为基础。产业政策是国家引导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协调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涉及国家对产业的选择、扶持、激励和淘汰等方面的政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竞争政策属于产业组织方面的政策,不是像有人说的在产业政策以外的政策。
竞争政策在产业组织中起基础性作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对产业组织突出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和选择作用。虽然产业政策反映政府意志,但是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竞争机制:竞争性选择产业发展方向,竞争性选择鼓励发展的产业,竞争性淘汰落后产业,竞争性建立上下游产业联系。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这是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其实现途径就不能靠行政手段,而是产业政策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在环保、安全、劳动者保护等方面明确严格的标准,具体的实施就要靠公平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来去过剩产能和去库存。由此去的产能和库存更准,效果更好。二是在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上,市场上存在的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是与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方式相对立的。垄断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垄断,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竞争。面对不同垄断(竞争)程度的市场产业政策会有不同的引导政策。以竞争为基础的产业组织政策要求在更大范围减少垄断。无论对哪种市场,都要反垄断行为。相应的需要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四,市场秩序建设以规范竞争秩序为基础。竞争是否有效,关键在竞争是否有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交易有成本,竞争也会有费用。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可避免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血拼式会使竞争各方不堪重负严重浪费资源。所有这些无序现象都会弱化甚至扭曲竞争效应。由此提出市场秩序规范和建设问题。
有效竞争不等于竞争越激烈越有效。对竞争也要作费用和效用的分析。如果竞争费用过高,甚至达到“血拼”,高于竞争所产生的效率,这种竞争就是划不来的。降低竞争费用的机制,就是合作。竞争与合作相配合,便可降低竞争费用,从而放大竞争的效用。市场调节面对各个追求自身利益的竞争者,功能是对各个竞争者的活动进行协调,从而在各个竞争者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市场经济是竞争和合作相兼容的经济。
现代经济重视竞争,但更为重视合作。首先是兼容,不兼容就无法进入市场。其次是资源共享,得不到共享资源就不能得到规模效益。因此,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监管,不仅需要防止企业间的“血拼式竞争”,还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降低竞争费用。市场秩序建设以什么理论为基础?最初的市场秩序理论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中心,主要涉及反垄断破除政府保护等内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市场信息不完全等理论提出了建立市场竞争秩序的要求。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又存在自然经济的残余,竞争不足和竞争无序并存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我国的市场建设重点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尤其是规范竞争行为。这意味着保证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运行效率,关键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也就是如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要求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所要强化的竞争政策包含规范竞争秩序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迅猛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的经济业态,特别需要建立和完善针对新经济业态的竞争秩序建设。规范竞争秩序有两方面要求:第一,克服过度竞争,降低竞争费用。第二,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克服机会主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