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近百年风雨兼程,不忘来路,不改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一直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十个细节,感受总书记的初心。
1.“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怎么称呼您?”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他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施齐文的老伴石大妈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她把习近平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向习近平问出了这句话。
习近平亲切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握住石大妈的手,总书记询问她多大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总书记说:“你是大姐。”
脱口而出的朴实话语,为民情怀溢于言表。
在十八洞村,习近平和乡亲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正是在这里,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人民的勤务员”,言之所至、行之所向。
2.“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
当习近平回到队伍中间,准备同代表们合影时,看见了在后排站立的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
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习近平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大厅内响起热烈的掌声。总书记一个自然而然的关心举动,尽显敬老亲民情怀,温暖了无数人。
3.“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的身影出现在山城重庆。
乘飞机、坐火车、转汽车,习近平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山路蜿蜒,坡急沟深,总书记一行冒着早春的微雨,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华溪村。
挂着青苔的石阶有些湿滑,习近平一步一步登上陡坡,沿着“之”字形的山间小路爬到半山腰,来到贫困户老谭夫妇家中。习近平掀起床铺摸了摸被褥的厚实程度,察看粮食的储存情况,从屋外看到屋内,还同贫困户坐在一起,唠起了家常。
这一幕,似曾相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访贫问苦的足迹遍布全国,多远多难的路也挡不住他“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决心。“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心中有牵挂,脚下有方向。为民情怀,就在这一步步的行走中。
4.“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
“去年媒体报道了凉山州的悬崖村,看到村民和孩子们长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山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的,也很揪心。”习近平说。
接着,习近平又说道:“前不久又看到材料说当地已经建了新的铁梯,这样心里又感觉到松了一下。”他强调,对四川的脱贫攻坚,中央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这主要看哪里的贫困程度更深、更重。脱贫攻坚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系民生。一个交通不便、贫困偏僻的小山村,引起总书记的“揪心”,流露出习近平关心人民群众冷暖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