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著名法籍华裔哲学家、雕塑家熊秉明先生为《南京博物院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所作序言写道:“人们从这里进去,怀着好奇和欣赏;人们从这里出来,感到满足和景仰。”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面对雕塑作品能够欣赏并感到满足,是需要掌握一些欣赏雕塑的“窍门”的——即看雕塑在看什么? 首先,要看造型。任何一个雕塑造型,都是一种情感、意念、精神的象征。比如,瑞士的超现实主义雕塑大师贾戈梅蒂,他的雕塑就是长,细长,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把人在时空中压扁了,压长了,表现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孤独。还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他强调生命的实质存在,让人感知到生命的力量,所以他所塑的女体都比较圆厚,形态饱满而转折柔和,节奏舒畅而意蕴深远。中国的造型艺术譬如“文化泰山”《孔子》像——表现伟大人物的雕像就像山一样,首先是从形体上来感受的。因为形体是第一感动你的,在没有看清眉眼鼻子表情的时候,巨大形体的暗示作用,已经在感动着你。 其次,要看尺度,也就是看大小。有的作品大,有的作品小。当我们在乐山大佛面前,你会感觉到一种力量;当我们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组浮雕面前,你会感到肃然起敬;当你看到布鲁塞尔的小尿童时,你可以感受到生命与战争——一个小小的生命,关乎人类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要看动态。我在西班牙看到一百多米高的柱子上,有一个人手指着前方像是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立即会反映出,这一定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就是动态的力量! 第四,要看表情。从远往近看,表情和体态也在表现情感。 当然,抽象造型表述和写实造型表述也是不同的。抽象造型表述要看形体、看材质。比如石头做的比较古老,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做的一般比较现代。不一而足。 总的来说,雕塑就其存在意义上讲,与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有几组:要有环境,要有光照。从精神意义上讲,雕塑是需要历史、人文、广泛的社会生活作为基础的,它的环境需要人民认可喜爱,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美育教化功能作用,这是最为关键的。而它的光,则是时代之光、人文之光,特别是在我们的新时代,要充满创新,充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充满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的期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我们的艺术家要更加奋发有为,在美的平原之上建立美的高原,在美的高原之上创立美的高峰。可以说,每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是艺术家继承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锐意创新的产物。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社会报》)
水墨造化(国画) 李小可
夜 曲 (外二首)
李 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