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院刊︱刘潞:从乾清宫功能变化看清廷的理政制度(6)
文化 | 发布时间:2020-03-11
| 人气:
| #评论#
摘要:乾隆皇帝也曾明确说过:明代皇城以内,外人不得入;紫禁城以内,朝官不得入。奏事者至午门而止,中外阻绝,判若天人⋯⋯我列祖勤政亲贤,乾纲独揽
乾隆皇帝也曾明确说过:“明代皇城以内,外人不得入;紫禁城以内,朝官不得入。奏事者至午门而止,中外阻绝,判若天人⋯⋯我列祖勤政亲贤,乾纲独揽。朕恪承丕绪,罔或敢怠。自朝以至日中,视事者十数刻,召对廷臣者十数刻,披阅本章者十数刻。若乾清宫、若弘德殿、若养心殿,皆大内禁廷,大学士、九卿日间迹其间,咨询延访;外至末僚微弁、外藩远使,人人举得进见。”
这种为数众多的外朝官员进入内廷情况,在明朝是不会出现的,难怪清初官员称乾清宫大宴群臣为“异数”。但是,这在清代中前期则不存在任何障碍,突显了满洲对儒家男女有别、内外有差观念的漠视。从深层次来说,这种漠视,则是后金时期满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所致。采集捕猎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妇女大量参与,而兵民合一的八旗制,也使满洲妇女需不断随军迁移,从而逐渐形成满洲妇女的地位要远高于汉人妇女的状况,由此也影响了清朝的理政方式。
综上所述,乾清宫功能变化的动力,最重要的来自满洲固有的习俗,而执行者如太皇太后、康熙皇帝等人的生活习俗、个人理念与性格,更进一步推进了它的变化,由此形成了影响清廷二百年的理政制度及人员活动方式。
(本文首刊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2期,原题为《乾清宫空间功能的转换与制度变迁(下)》,作者刘潞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原文注释从略,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