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产经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邱晓华:“保五”会成为2022年政策基本目标 地产将触底反弹(2)

产经 | 发布时间:2022-01-14 | 人气: | #评论#
摘要:一、新冠疫情散点多发的反复现象,是造成202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修复程度减弱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两个版块:一是消费,二是服务

一、新冠疫情“散点多发”的反复现象,是造成202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修复程度减弱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两个版块:一是消费,二是服务业。在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之下,马上就调头而下,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目前对一些领域的整顿治理,对市场需求、市场预期产生了影响。平台经济,尤其是教育平台的整治,在“双减”政策下,对教育平台经济的整治,如果说2021年评价最困难的行业的话,这个行业应当排在第一位,它是最困难的行业。转眼间,大量人员的失业,运转的停顿,造成了这个行业的经济、消费、就业多方面的影响;再一个当然就是房地产也调头了,从总体上看,国家的政策重点是在社会管理方面,因为2021年年初政府的经济政策要求并不高,6%以上,是一个不用花太大力气就能完成的目标。因此可以看到,政府政策重点转到了社会里面,教育平台“双减”,地产领域所有风险隐患地雷的排除,固然达到了防范风险、缓解社会矛盾的正向作用,但不可否认,对短期的市场需求,对短期的行业发展,对短期的经济运行还是有一些相对负面的影响,这是第二点,大家看到,从三季度开始,教育产业、房地产业,整个进入了不景气状态。

第三个因素,当然就是绿色因素下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双控”,单位GDP能源消耗的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的控制,“双控”政策给一些地区、一些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政策压力,而又赶上了在绿色转型的进程中,煤炭供应的紧缺,以致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从几百块钱上升到接近2000块,大幅度上升,能源出现了多年没有的拉闸限电的现象,就是因为煤炭紧缺,造成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以致发电企业没有积极性,这是从利益的角度看,煤炭紧张、价格上涨,造成发电企业发电的积极性不高,工时利用率由正常的4000小时,甚至是5000小时而拉闸限电,最紧张的时候我们的煤电企业的工时利用率只有2000个小时,因为他们每多发一度电就要亏损一毛多钱,这么大的亏损当然发电企业不愿意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发电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又加上“双控”,一些地方政府对一些行业采取了计划供电,有意识、有计划地限电,这样就放大了能源紧张的矛盾,造成工业生产在三季度以后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此外,当然就是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紧缺、大宗商品涨价,造成输入性的通胀压力明显加大,上游产品涨价幅度超出了中下游企业的承受能力,给大多数的中下游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我想这些就是2021年下半年修复程度突然不如上半年的主要因素。

我们把视野往前看,2022年将会怎么样?中央明确的是面临“三重压力”,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需求收缩、预期转落、加上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我们看中国经济首先要看到的问题,在2022年会有何变化。

目前来看,政策取向非常明确,那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样一个总的基调,力求宏观大盘的稳定,社会大局的稳定,“双稳”来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创造一个比较合宜的大环境。这是首先我们看到的,政策很明确,就是要控制经济下行,要稳定经济增长,要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由此,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政策的基本构想,那就是2022年中国经济是有底线的一年。

那大家就问,底线在哪里?我想从2021年的运行状态来推断,2022年政策底线一定是会以保持经济增幅不跌破5%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政策底线,“保五”会成为2022年政策最基本目标,至于政策定是5%、5.5%,还是5%-5.5%,到“两会”自然见分晓,我想大家可以静观数据公布。至少目前我的猜想就是守住5%不跌破,这是最基本的底线。由此推断,宏观政策就要适度地宽松,目前财政政策基本走向是维持必要的强度,关注必要的进度,要适当地政策前置,提高它的有效性,这是已经很明确的,由此,财政政策2022年一定是积极中更加有效的一个政策走向;货币政策也很明确,那就是适度灵活精准地来调控,保持市场的流动性,目前来看,通过跨周期和逆周期相结合的货币政策的思路,大家看到了,降准已经出台,某些时间段的利率央行也下调了一年期的利率,这就释放了货币政策眼下短期也是适度宽松的政策趋向。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