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AI圈最昂贵的“闲置物品”诞生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英伟达顶级GPU,正躺在微软的仓库里吃灰。 原因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没电。 就在最近,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和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一同做客Brad Gerstner的《BG2》播客访谈节目,罕见地“自曝家丑”,亲口证实了这个令人震惊的窘境: 
 此言一出,市场皆惊。当所有公司还在为抢不到芯片而焦虑时,手握海量GPU的微软却遇到了一个更根本的难题:找不到足够的“插座”。 从“算力荒”到“电力荒”,AI的狂飙突进,似乎撞上了物理世界最坚硬的一堵墙。 
			 芯片堆满库房,却找不到“插座” 长期以来,科技界普遍认为“算力”是阻碍AI发展的最大壁垒。因此,微软、OpenAI等公司一直在疯狂采购GPU。 但现在看来,他们似乎跑得太快了。 纳德拉在播客中坦言,微软订购的芯片数量,显然已经超过了他们合同所能确保的电量。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你根本无法预测需求和供应的周期,”纳德拉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电力,是能否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快速建成数据中心。” 所谓“暖壳”是商业地产术语,指的是那些基础设施齐全、能让租户“拎包入住”的建筑。换句话说,微软现在是芯片管够,但缺“带电的房子”。 这不仅是纳德拉的个人观点。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也向分析师证实:获取计算硬件一直都不是微软的瓶颈,“我们缺的是空间和电力”。 她甚至补充表示:“这种局面已经持续好几个季度了。我原以为我们能赶上,但没有。需求还在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微软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投入111亿美元用于租赁数据中心。仅2025年一年,微软在全球就新增了约2吉瓦的算力容量,使其数据设施总数突破400座。 TD Cowen上月发布的报告表明,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超大规模企业租赁的数据中心容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虽然大部分增幅来自甲骨文和OpenAI,但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及Anthropic的算力也显著增加。 同样于上月发布的标普全球报告则指出,到2025年底,全美数据中心对电网电力的需求将较2024年增长22%,而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两倍。 AI“吃电”太猛,软件巨头遭遇“硬”挑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 答案很简单:相比于大型发电厂等重资产,芯片和代码都是易于快速扩展和部署的技术。已经习惯这两种技术的科技公司,却一头撞上了能源世界的“南墙”。 在过去十几年里,美国的电力需求与供给基本持平。但过去五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开始飙升,增速远远超过了公共事业公司规划新发电能力的速度。 这种趋势已导致民用能源费用飙升,显示出AI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对普通民众产生负面影响。为此,OpenAI甚至已呼吁联邦政府每年新建100吉瓦的发电能力,并称这是美国在与中国的AI竞赛中保持优势的战略资产。 这也迫使数据中心开发商开始寻求“电网外”的解决方案,即跳过公共电网,将电力直接输送到数据中心。 一同参与播客对话的奥特曼认为隐患正在酝酿:如果AI继续以“每年将单位智能的成本降低40倍”的惊人速度发展,那么“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这种指数级变化确实令人心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