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科技

旗下栏目: 科技 汽车 健康 旅行

华为要自研浏览器内核?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2)

科技 | 发布时间:2022-01-11 | 人气: | #评论#
摘要:举个例子,目前被大量浏览器使用的谷歌Chromium内核,其从开发立项的时候就使用了Apple发展出来的WebKit引擎,同时还使用了苹果Safari浏览器及Firefox浏览器

举个例子,目前被大量浏览器使用的谷歌Chromium内核,其从开发立项的时候就使用了Apple发展出来的WebKit引擎,同时还使用了苹果Safari浏览器及Firefox浏览器的部分源代码。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从第一个版本推出到真正被大多数用户认可也还是花了接近10年的时间,更是在最近一两年才基本解决了内存占用过高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华为想要自研浏览器内核?

华为自研浏览器内核的可能性有多高?

实际上,从目前的华为官方渠道来看,并没有关于华为要自研浏览器内核的确切报道,追根溯源也仅仅是一句“华为要打造更好用的浏览器”而已。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想要做出一碟好吃的麻婆豆腐,厨子并不需要从种黄豆开始做起,只要他能够将“食材”烹饪到完美境界,顾客自然会买单。

浏览器的开发其实也是如此,虽然目前多数浏览器都使用的Chromium开源内核,但是在浏览器的开发、优化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微软开发的新一代edge浏览器,虽然同样使用Chromium内核但是在实际体验上却超越了Chrome浏览器,而且还解决了Chrome浏览器一直头疼的内存占用等问题。

所以,如果华为的愿望仅仅是打造一个更好用的官方浏览器,是没有必要从零开始自研一个浏览器内核。因为自研浏览器内核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开发人员,而且初期的浏览器内核必然存在大量的bug和优化问题,从加载速度到体验的稳定性都远不如现在的版本。

有的网友可能会问:“就不能是秘密开发,然后再拿出完善的内核来一鸣惊人吗?”,虽然想法不错,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就会发现是不可能的。浏览器内核的完善,依靠的不仅仅是开发人员的debug速度和开发能力,还需要有足够的用户群体来为开发团队提供bug报告和错误报告。

所以,如果华为真的在开发浏览器内核,那么相关的消息就不会只有捕风捉影的一些猜测,而是会被曝光出不少的测试图片乃至于测试文档。而且,从企业角度来看,华为虽然偶尔会做一些不求短期回报的研发及开发工作,但是基本集中在核心领域,比如鸿蒙系统,而浏览器虽然重要,但是其本身很难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无法带给用户真正质变的体验,难以增加用户对系统或品牌的黏性。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只有寥寥几个浏览器内核的原因,需要大量开发人员和时间的同时这玩意还不赚钱,而且用户很容易就因为你的浏览器不好用而直接转去其它浏览器阵营。

所以,除了谷歌家大业大可以一直养着Chromium开发团队,诸如Opera、Firefox等自研内核的浏览器公司,都需要依靠用户捐助来维持日常运作。而且近年来因为市场份额的下降,都或多或少的面临资金问题,恐怕不出十年,主流浏览器市场就会变成Chromium的天下。

另一方面,浏览器本身也不是什么核心应用,没了Chrome还有Opera,再不济还有Firefox,两者都是基于开源协议和用户捐赠维持的浏览器开发公司,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美国的封锁而导致没有浏览器可用的尴尬处境。

小雷认为,如果哪一天美国需要通过限制浏览器内核的使用来打击中国,那么恐怕美国已经被中国在其它领域彻底击败了。毕竟在所有的互联网领域中,浏览器虽然重要,但是其本身的高可替代性,决定了其只能作为一个普通软件存在,你很难通过一个浏览器对其它国家的互联网或者移动生态造成什么严重打击。

所以,即使相关博主以美国技术为借口,宣扬主流浏览器内核的美国身份(实际上拥有自主内核的Opera是一家挪威公司,而且已经被360和昆仑万维收购),我们也不需要对一个浏览器内核投入更多的关注,如果因此而减缓了鸿蒙系统的开发反而是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