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健康

旗下栏目: 国医

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一年(3)

健康 | 发布时间:2019-01-24 | 人气: | #评论#
摘要:在另一份门诊处方笺上,谭某开出了4盒西黄胶囊和一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药物。随后又建议记者再开3盒外用药物虎力散片。 北大国际医院肛肠外科的另

在另一份门诊处方笺上,谭某开出了4盒“西黄胶囊”和一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药物。随后又建议记者再开3盒外用药物——“虎力散片”。

北大国际医院肛肠外科的另一名医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痔疮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肛门疾病,痔疮患者群广泛。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然而,新京报记者在进行检查时,并无肛裂症状。

对于这名医生所开的三种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医科一名副主任医师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西黄胶囊一般用于治疗疔疮囊肿,不适用于痔疮、肛裂。

使用医保结算多了一种病

根据举报人描述,谭某作为医院肛肠外科专家,在给患者诊疗时,除了虚构病情外,还会根据患者是否持有医保来进行虚假诊断。

熟悉这名副主任医师的一名北大国际医院医生曾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当其为持有医保的患者进行诊疗时,会多诊断出一项名为“疔疮囊肿”的病症。

北京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疔疮肿毒”是外科病症中的急、慢性感染所出现的炎症,主要病理特征是患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其病情发展迅速,当病毒、细菌从病灶进入血液时,容易形成败血症,必须及早就医治疗,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

1月8日10时许,时隔第一次诊断不足24小时,新京报记者持医保再次来到北大国际医院,找谭某进行检查。

在肛肠外科14号诊室,其见到记者后说,“你昨天不是来了吗?”

“今天再来检查一次,看看是不是加重了,昨天没拿药。”记者回复称。

和第一次检查一样,他要求记者侧卧在诊床上。检查后,他称记者病情加重了一些。

“有医保吗?”他问记者。

“带了。”

“那就按照昨天的给你开药了。”谭某说完,通过其电脑打印出一张医保保险处方笺,处方笺上显示记者临床诊断为“肛裂”、“内痔”、“疔疮肿毒”。所开药物为3盒虎力散片、4盒西黄胶囊和一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门诊收费处的自动结算机显示费用共计408.62元。

检查结束后,谭某告诉新京报记者病情恶化,建议手术治疗。

新京报记者通过连续两天的门诊处方笺信息对比发现,没用医保时,这名医生只是为记者虚假诊断出“内痔”和“肛裂”;使用医保后,他在“内痔”和“肛裂”基础上,多诊断出了“疔疮肿毒”。

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开“痴呆”诊断拿药一年

 

▲1月8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谭某为记者诊断后开出的药物,总价值共计400余元。 新京报记者 大路 摄

 

记者复查未患肛裂、疔疮肿毒

为了查实记者是否患有这名副主任医师所诊断的三种病症,记者在3小时后赶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进行复查。

在门诊二部二层南侧的普通外科诊室内,普通外科门诊一名副主任医师为新京报记者进行了肛查,并利用肛门镜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这名医生表示,记者只有轻微内痔、没有出现肛裂,更没有疔疮肿毒症状。

随后,医生在记者的病历本上写上,“PE(查体):肛门镜检查胸膝位6点处可见肛管发兰(局部静脉血管瘀血,内痔的一种描述),未见出血,局部隆起”。

两位医生的诊断大相径庭。

天坛医院这名医生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疔疮肿毒通常是因为感染出现的炎症,其病症检查和临床表现和痔疮完全不同。“疔疮肿毒的临床表现显而易见,患者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病症的存在”,他表示,按照中医病理来解释,疔疮肿毒指的是一种疮疡和疔毒的笼统说法,“这和痔疮是两码事”。

“不用开药,避免辛辣饮食和避免熬夜久坐”。当记者将在北大国际医院拿到的药物和诊断结果告诉这名医生时,他没有做任何回应,只是侧身看着记者,笑着说: “回家好好休息就行了,没事儿。”

“疔疮肿毒和痔疮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病症。”301医院中医科赵大夫跟另两名肛肠科专家持一致观点,“疔疮肿毒是各种疮疡、疔毒的笼统说法。痔疮是偏向于痔,而疔疮肿毒是皮肤感染,是外科急、慢性感染所出现的炎症。”赵大夫称,“西黄胶囊主要用于疔疮肿毒,西黄胶囊药性温,不适用于治疗痔疮病症”。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