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报显示,2021-2023年哪吒汽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6%,6.9%和11.8%,接近行业平均水平(蔚来汽车4.4%,理想汽车11.7%,小鹏汽车19.3%),且每年投入都在增加。然而,却并未转换为高端化有效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战略失误让哪吒汽车陷入困境。大量研发投入却未换来满意成果,销量下滑导致营收锐减,资金压力剧增。据媒体报道,2024年,公司销量腰斩至6.45万辆,研发部门大幅裁员,占比达90%。原本计划量产的车型因资金问题停摆,技术部门甚至面临供应商代码到期无法续费、系统无法升级的尴尬境地。同期,哪吒汽车暂停了核心研发项目(如自研智驾平台),且未在后续公告中披露当年研发投入数据。 一系列重创下,其销量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哪吒汽车销量为12.75万辆,同比下降约16%;到了2024年,销量进一步下跌至6.45万辆。2025年1月,哪吒汽车在国内的交付量仅为110辆。 新势力“烧钱模式”的集体困局 目前,东南亚市场成为了哪吒汽车的“救命稻草”。其在在东南亚主推售价 7-12万元 的低端车型(如哪吒V),试图复制国内“农村包围城市”模式,为缓解压力,哪吒汽车宣称获得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计划2025年7月本土化生产。 然而,泰国工厂因哪吒汽车拖欠供应商超60亿元,核心设备采购停滞,工期延误至少8个月,直接导致哪吒汽车无法享受泰国EV3.0政策补贴(要求本地化率超40%),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据媒体报道,其2024年海外销量仅1.2万辆,且东南亚市场低价策略导致单车亏损扩大,远高于国内水平。海外故事难掩市场开拓的财务失血。 技术短板也掣肘全球化发展,2023年其研发投入仅15.98亿元,不足行业头部企业的三分之一,其车型仍采用400V充电平台、外购智驾方案,与比亚迪、长城等竞品形成代差。 实际上,哪吒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而造车新势力却纷纷陷入至暗时刻。 据了解,威马汽车目前已负债203亿,曾经累计融资金额超410亿元,投资方囊括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等一众行业巨头 。但三年累计净亏损约136.32亿元,加之冲击科创板失利无奈申请破产重整。 高合汽车同样命运多舛。作为主打高端新能源赛道的品牌,高合汽车因资金运作问题陷入困境,负债157亿。据媒体报道,2023 年高合仅售出8681台车,平均月销量723台,其年销量尚不及理想汽车单月的销量水平。业绩惨淡。此外,高合还深陷管理混乱、高管腐败等内部问题的泥沼。决定书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已知到期未能清偿债务超公司资产总额,已具备破产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新能源项目投资总额为2.1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 57.1%。资本向盈利清晰的头部企业集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度依赖融资、缺乏技术支撑、盲目扩张、内部管理混乱成为新势力车企的通病。目前市场已从“唯规模论”转向“盈利优先”,资本退潮下,尾部企业融资窗口或关闭,哪吒若无法通过资产重组或兼并整合获得输血,将彻底退出竞争。唯有技术沉淀、效率提升与用户价值创造才能构筑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