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特斯拉的前车之鉴 小米SU7事故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波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重演了特斯拉曾经面临的困境。每当特斯拉发生事故,尤其是涉及自动驾驶功能时,社会舆论往往会将其置于放大镜之下,每一个细节都会被公众和媒体反复审视。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对新技术安全性的普遍担忧,也反映了公众对于企业责任和社会伦理的高度关注。 我们做一个替换题,把以下文字中的“特斯拉”试着换成今天炙手可热的“小米”,看这些句子是不是依旧成立——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特斯拉(小米)发生事故,尤其是涉及自动驾驶功能、车辆安全性能或驾驶员辅助系统的事故时,往往会触发所谓的“舆论放大镜效应”。这一效应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关注下的品牌效应:特斯拉(小米)不仅因其技术和马斯克(雷军)个人的影响力而闻名,也因品牌本身的光环效应,任何与特斯拉(小米)相关的事件都能迅速吸引公众目光。这种关注在事故报道中尤为显著,使得即便是相对较小的事故也可能成为新闻头条。 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的作用: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特斯拉(小米)事故的消息一旦发布,便会在短时间内被广泛分享和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场。负面信息尤其易于传播,导致舆论压力骤增。 媒体的报道角度:媒体对特斯拉(小米)事故的报道往往更为详尽和深入,部分原因在于其本身的新闻价值,以及公众对此类信息的高需求。这种深度报道不仅包括事故本身,还会探讨技术缺陷、公司回应、行业标准等多个层面,使得每一次事故都成为全面审视特斯拉(小米)及其技术的契机。 消费者的期望与失望: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当特斯拉(小米)产品出现问题时,消费者的失望情绪会格外强烈,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进一步放大了舆论效应。 ——有没有发现,替换成“小米”之后,这些句子依旧是成立。 03 小米的“必经之路”? 小米SU7的事故,无疑给小米汽车的未来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也为其提供了深刻反思的机会。正如特斯拉所经历的,小米汽车要想在智能驾驶领域走得更远,不光要直面并解决安全技术的瓶颈,建立健全的责任追溯机制,以及加强与政府、行业、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这是一条曲折且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也是通往智能出行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更重要的是,小米SU7的事故提醒我们,智能汽车的发展不应仅追求速度与创新,更应坚守安全底线,强化伦理考量。每一起事故都是对行业的警醒,促使我们在技术狂飙突进的同时,不忘初心,以人为本。 小米汽车,乃至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必须走一遍特斯拉曾经走过的“弯路”,习惯被人审视、被人质疑、被人放在聚光灯下、放大镜中去鸡蛋里挑骨头。
来源/镜观台拍摄 这样的习惯可能会有委屈、会有冤假错案,甚至会被不断地泼脏水、戴帽子。但只有如此的经历,负重前行,才会让一个品牌真正强大起来,成就中国汽车品牌的脊梁,让自主科技真正成为守护我们出行安全与福祉的力量。 *题图来源于镜观台拍摄。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