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时政

旗下栏目: 2017“两会” 十九大开启

刘志杰:制定“十五五”规划要重视兜牢民生底线(3)

时政 | 发布时间:2025-11-10 | 人气: | #评论#
摘要:(三)关注农民工群体和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考量。农民工群体和灵活就业群体(含新就业形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关注农民工群体和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考量。农民工群体和灵活就业群体(含新就业形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全省农民工有633.5万人,其中外出务工的占到52.8%。灵活就业群体有353万人。当前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是,生存尊严的托底、发展尊严的提升和参与尊严的实现。如,因工作流动性大、用人单位参保意愿低等原因,未被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或参保率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手续繁琐、年限累计困难,权益保障落实难;难以享受就业地的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等资源,公共服务可及性差;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低,与城镇职工待遇差距大,难以满足养老生活需求。

建议:在规划指标上,新增“居住用地保障房配建面积占比(%)”指标,主要是为低收入家庭、灵活就业群体、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住房难题,保障基本居住权。设立大龄(45岁以上)劳动者失业率、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就业安置率三个指标,作为“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一步反映重点群体失业风险和就业政策干预效果。设立农民工参保率(尤其跨省流动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在职参保人数/退休领取待遇人数三个指标,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一步反映重点群体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程度、养老保险提标扩面政策效果以及政策可持续性。在政策取向上,重点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权益的公平性,避免其“高流动、低保障”。要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参保激励约束机制和转移接续机制,有序提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比例。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在保障性住房中兼顾职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通过系统性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认证标准等途径破除学历、资历等壁垒,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将技能提升补贴申领对象放宽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三、坚持规划引领,加力投资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十五五”规划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民生领域各项改革,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让规划体现时代高度、彰显实践精度、蕴含民生温度。

一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要重视解决长期以来,在规划编制时侧重对物的投资和供给,对人的需求和消费研究不足的问题。“十五五”规划要把持续扩大内需、提振居民消费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推动形成高质量供给创造新发展需求,新发展需求牵引高水平消费的良性循环。要顺应经济社会结构新变化,把“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更多地投资于人,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将婚育、教育、住房、就业、就医、养老等一体考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是要坚持长期目标与动态调整相结合。要紧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合理倒推、科学测算确定各类目标指标,也要全面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成效,找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堵点和突围路径。要着力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让老百姓信心更强、预期更稳、消费底气更足。要建立规划实施弹性机制,预留“政策接口”或“试点—推广”机制,对重点群体民生底线诉求开展常态化监测、周期性校准。

三是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规划目标既要重视指标化,也要重视项目化。规划目标进“本子”,项目才能进“盘子”,资金才能进“笼子”,关键是民生改善要进“脑子”。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具化为一件件实事、一个个项目、一项项工程。扎实做好各类民生项目的前期论证、规划设计、概算批复、资金来源、用地保障等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和落地率。要量力而行更要借力而上,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协调,抓紧国家重大政策窗口机遇,提炼我省具有需求响应性、要素牵引性、服务覆盖性的大项目新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接天线也接地气。如,全国目前正在制定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方案,我们要积极争取推动我省原属国定贫困县纳入全国帮扶方案。要加强部门协作与政策协同。健全跨部门横向和省市县纵向链接机制,推动省直各部门和省市县从“物理拼桌”升级为“化学融合”,防止“顾此失彼”“多龙治水”。要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领域探索形成更多“政策沙盒”机制、“资源联动”机制、“风险推演”机制,提升各项政策的协同度、精准度。

责任编辑:网络

上一篇:“十五五”规划建议诞生记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