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京报 北京
(原标题: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三场记者招待会,要点来了)
10月19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 图片来源: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网站 法治建设 最高检答新京报:5年来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超71万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最高检积极稳慎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向纵深发展,5年来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1万余件,平均每年14万余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童建明介绍,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最高检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先后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人民群众的关切问题。最高检明确提出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为最佳司法的状态,以诉前磋商促进行政机关主动履职,5年来98%的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在诉前都得到了有效整改。检察建议不能落实的提起诉讼3.5万件,99.7%获得人民法院裁判支持,努力把这些案件办成“法治样本”。 十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在党史上写下三个“第一次”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介绍,过去10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第一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二十大报告中23次提到了‘法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訚柏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领域取得诸多成就。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形成。截至今年9月底,现行有效法律有293件,行政法规有598件,地方性法规有13000余件。10年来,制定和修订了159部中央党内法规。 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司法机关85%的人力资源集中到了办案一线,人均办案数量增长了20%,结案率上升了18%,一、二审裁判生效后服判息诉率达到了98%,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黄河保护法草案即将进入第三次审议 司法部副部长左力表示,黄河保护法草案在去年10月份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次审议,即将进入三审。 左力介绍,在前期的工作中,司法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将习近平同志关于黄河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在法律草案中,努力为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安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行政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共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法规466件次,其中制定56件、修改46件次,“一揽子”修改327件次、废止37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左力表示,司法部将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立法,及时修改或废止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着力以良法来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同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进一步健全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制度,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