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援华航空队,中国抗日战场上一支特殊的空中作战队伍。80多年前,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驾机而来,“鹰击长空”,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柯棣华在手术台上仁心救治,约翰·拉贝、辛德贝格在南京舍身庇护,林迈可、汉斯·希伯用笔和镜头记录真相……这份长长的名单,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道义的力量。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八十载光阴流逝,那场战争所昭示的真理颠扑不破:大道煌煌,正义必胜!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 今年夏天,电影《南京照相馆》沉重上映,观者热泪盈眶。每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会响起钟声,听者沉思肃立。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走过的足迹,也给未来的发展以启示。 当我们回望昨日的浩劫、思考胜利的意义时,不能不警惕当下的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冲击世界。面对百年变局,如何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怎样推动共同发展?这是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作用;促成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为有关地区国家化解矛盾、睦邻友好树立典范……中国,以行动作答,捍卫和平的决心无比坚定。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今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巍峨长城,与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橄榄枝相得益彰。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判断闪烁着思想光辉,映照着人类未来。 纵览历史长河,直面时代大潮,相信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终会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始终为和平而来! 精神因弘扬而弥新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山西阳泉狮脑山,形如雄狮之首,俯瞰着壮美河山。 今年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英雄事迹,重温光辉历史,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亲切交流。 迎着一张张天真的面孔,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孩子们要争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更加强盛。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 纪念,是为了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缅怀,更要弘扬精神,接续奋斗。 在岁月熔炉中,深沉持久的爱国情怀愈发炽热—— 回望抗战烽火,探寻精神地标。 62个站点、464公里、172个隧道、186座桥,北京大学博士生唐倩以两个月的田野调查深入滇越铁路沿线,用脚步追寻80多年前部分北大师生辗转入滇的足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辗转至云南昆明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8000多名学生就读,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0多位院士……烽火之中,丰碑不朽。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如今,北大、清华、南开3所大学都立有一块西南联大纪念碑。校园里,刚毅坚卓的青年,以新的姿态,奋发图强。那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奏响新时代的嘹亮乐章;那一个个“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身影,正创造属于这一代人的辉煌。 在火热实践中,砥砺前行的奋进姿态愈发昂扬—— 8月的南泥湾,千亩稻谷随风摇曳,黄土高原风光正好。 时针回拨到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里实行军垦屯田,把荒芜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