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套书看文明的互鉴,颇为生动。不少外国政要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主动谈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们对其中内容的理解之深、思考之透,令人惊叹。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总书记这样系统论述。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广泛关注: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说,“中国模式不仅是西方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而且逐步成为更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表示,“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都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回响。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恢弘画卷,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正在书写一个属于东方的奇迹。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赢得广泛共鸣:“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 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时代的维度—— 新时代十年,积淀着民族复兴行稳致远的力量 前方路,充满光荣和梦想。来时路,历经万水和千山。 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 这十年,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没有十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这十年,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一个“小康”,生动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从梦想走进现实。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大胆探索、不懈实践,在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次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从提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到概括、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日趋成熟。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5个中国特色、9个本质要求、5个重大原则,提纲挈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媒体评论这一“顶层设计”如立梁架柱。 细读研讨班开班式讲话,5个中国特色,分别被诠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特征”“崇高追求”“鲜明特点”“突出特征”。这些诠释,无疑是观察和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断添砖加瓦。 就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来说。 如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总书记强调。 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即,中国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