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金羊网 北京
(原标题:【续写春天的故事】推进大湾区建设 广东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邬嘉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衔接”,“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居民生活发展更加便利,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进,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正给予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期盼。
图/新华社 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 粤港澳大湾区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旗,加速迈向全球顶级科创湾区。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重点,广东推动创新载体沿广深港、广珠澳“两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横琴“两点”布局。 科创要素的共享和流通,对于构建粤港澳协同创新环境至关重要。大湾区内地城市广开创新资源之门,推动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面向港澳和全球开放共享。其中,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居全国首位;10家广东省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运行良好,集聚众多国内外院士科学家以及港澳科研机构;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3亿元,惠及十余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全国最多,发明专利的有效量、PCT国际专利有效申请量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中蝉联第二名。 经过多年深度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大疆无人机等港澳重大科研成果在珠三角顺利转化落地,在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 政通则人和,人和则业兴。广东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 广东在CEPA框架下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国民待遇。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
广东携手港澳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港通”、债券“南向通”以及“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香港、澳门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个人账户超18万户,拓展银联港澳版“云闪付”APP、微信和支付宝香港电子钱包等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大湾区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多管齐下,广东持续拓展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推动制定首批“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粤菜等23个领域70项标准。 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广东携手港澳着力推进民生合作,港澳居民来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推出一系列三地居民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政策措施。居住方面,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购房政策落地实施,豁免提供相关证明,且可按规定使用港澳银行跨境按揭购房。教育方面,港澳居民及随迁子女同等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以及参加中高考的政策落地实施。医疗卫生方面,“港澳药械通”试点实施,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社会保障方面,“湾区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