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年来,算法应用在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1月4日正式发布,向各种算法乱象伸出“利剑”。
《规定》明确,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这意味着各类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监管范围内,如各类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等。 保障用户算法知情和选择权 《规定》要求,应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左晓栋:利用算法推荐可以对个人定制不同的信息和服务,这里面有两个风险。第一是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平台运营者可能违法违规收集、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第二是算法操纵的风险。因为我们每个人收到的信息、使用的服务是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定制的,这里面有可能还会引发舆论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加强算法推荐,既是维护公民个人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禁止“大数据杀熟”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针对“大数据杀熟”,《规定》提出,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规定》明确,不得向未成年人推送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左晓栋:平台投其所好故意,向未成年人推送特定的信息。比如,知道你喜欢看恐怖小说,那就一篇接一篇推送。
针对老年人群体,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需求,应当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 完善平台调度服务,保障劳动者权益 在《规定》公布之前,一些外卖平台通过算法来测算外卖员配送时间引发社会争议,不合理的算法机制一度使得外卖骑手被贴上了最危险职业的标签。针对此类现象,《规定》提出应当建立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相关算法。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左晓栋:有的平台对劳动者区分对待,有的骑手今天收入比较多,那么再派单时故意给他派一个路远、价格低的单子,控制他当天的收入。
保护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来了
1月4日发布的另一项新规也聚焦维护数据安全,为落实《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修订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办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