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袁隆平逝世 晚年他还有两个未圆的梦想(4)

专题 | 发布时间:2021-05-22 | 人气: | #评论#
摘要:她总说你要博爱,要诚实。 我们家自祖辈起,就有重视教育的好传统, 我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幸运的。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华静也非常懂得如

她总说你要博爱,要诚实。

我们家自祖辈起,就有重视教育的好传统,

我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是幸运的。”

袁隆平逝世 晚年他还有两个未圆的梦想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华静也非常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开发智商。

她说:

“孩子们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

品德和情操则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为了方便孩子理解,

她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化作故事,

用仲夏夜晚的故事时间,

开动孩子们的思绪。

有一次,母亲讲的是粮食和土地的故事:

“我们吃的粮食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

我们穿的衣服,

是用黄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

我们住的房子,

是用黄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

总之,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

所以说,土地是生命之源,”

后来,

华静还带着袁隆平和袁隆津去了

供奉着炎帝雕像的“神农洞”。

她让兄弟俩向神农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鞠躬礼,

表达景仰之情。

礼毕,母亲告诉他们,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这位先贤曾经在五千多年前,

创耕耘,植五谷,训禽兽,

尝百草,为民疗疾。

这些故事,

让袁隆平对脚下的土地燃起一片敬意,

奠定了他理想的基础,

以至未来的一生。

04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一年,19岁的袁隆平即将报考大学。

儿时的田园梦,

和战争时食不果腹的景象不断交织。

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

袁隆平想要在新中国建立起富饶的新农村,

可是,

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科长的父亲,

希望儿子能够从政。

袁兴烈叫来妻子与儿子共同商讨。

父亲见儿子低头不语,便问:

“隆平,你未来的志向是什么?”

袁隆平回答得很干脆:

“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父亲反问:

“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

袁隆平回答:

“试想一下,

这人世间倘若没有庄稼味,

而是充斥着铁血味、硝烟味,该是多么可怕!”

仔细思忖儿子的想法后,

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选择尊重他的意见,

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最高级的家庭教育,

莫过于父母懂得及时放手。

1949年8月,

袁隆平告别了南京,也告别了父母。

赶往他心目中的第二故乡,

走进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

即现在的西南大学。

袁隆平逝世 晚年他还有两个未圆的梦想

袁隆平母校

袁隆平曾把自己比喻成一颗种子,

如今,

这颗种子选择回到孕育了他的土地。

4年之后,

袁隆平又一次面临了选择:

我该到哪里去?

他想要留在重庆的农业科研单位,

可学校发出号召,

号召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

到农村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袁隆平的脑海里不断回荡着母亲说过的话:

“土地是生命之源。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

他们演绎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历史篇章,

都与国土紧紧相连,

国土是最神圣的。”

于是他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下一行大字: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别了,母校!别了,龙门浩!别了,重庆!

他说自己是一颗种子,

既然是种子,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