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GDP首入全国前十,南京能否稳住优势破解首位度难题(2)
专题 | 发布时间:2020-05-07
| 人气:
| #评论#
摘要:几乎同一时间,位于南京河西南鱼嘴的江北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喊话,重回500米。 在第一高楼上,两座城市重启因限高令而尘封十年的战争,火药味一
几乎同一时间,位于南京河西南鱼嘴的江北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喊话,“重回500米”。
在“第一高楼”上,两座城市重启因“限高令”而尘封十年的“战争”,火药味一触即发。
如果说“造楼竞赛”是老棋局的新打开方式,那么,两座城市有关疫情期间的比拼,则更有争夺“全国第一”的态势。
2月2日,苏州率先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共度难关苏“惠”十条政策,打开了疫情期间城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先河。一周后,2月8日,南京也跟随其脚步,将帮扶中小企业提上日程。
尽管慢了一步,但到3月底共计25亿元的市级财政援企资金有效稳住了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一季度南京新增企业1.2万多家,居江苏省首位。
在推动经济常态化上,南京更领先一步。
3月9日,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带头“下馆子”,在夫子庙景区大口“嗦粉”;同一天,苏州市长李亚平则出现在苏州古城商圈观前街,与商家交谈。
更实在的举措出现在3月13日,南京率先推出亿元消费券,目的不言而喻——不仅要提升服务业从业者和消费者信心,还要以真金白银推动消费。
及早复工复产的效果十分显著。
以南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看,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1%、工业生产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的同时,第三产业增长值达到2144.91亿元,同比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南京近年来首次超过苏州。
南京一系列“带头”行动,不仅引起了全国城市的效仿,更成为同属江苏的其他城市的标杆。
作为江苏省内第一季度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直接发问,“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碰到的一些瓶颈问题人家也会碰到,为什么人家(南京)就比我们好?”
寻找变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
利好之下,南京能否稳住优势,破解首位度难题?
上个月,南京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发布“四新”行动计划,将城市下一轮发展聚焦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新都市四个领域,并列出706个具体项目,应对后疫情时期的城市发展。
对此,当地媒体分析称,这座过往以稳健著称的城市如同球场上善打乱战的高手,快速阅读变局,快速调整打法,快速掌握主动权。
“‘四新’行动正是南京城市发展方略的系统升级,是抢占风口、抢先出招的卡位战术。”
城市发展策略的转换,突出体现在新产业的布局中。
2020年,南京将新兴都市工业产业规模的目标定在600亿元。这不仅是南京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三十年后首次将工业“迎回”主城,也是10年来南京首次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
回归实体经济、解除主城区“产业空心”难题,南京此举正好与一年前的杭州遥相呼应。
去年,杭州实施“新制造业计划”,重塑城市过度依赖服务业的产业格局,提出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800亿元,年均增速10%。
对于此,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直言,制造业城市经济的根基,是杭州确保继续走在前列的底气。
不久前,基于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南京统计局对南京和杭州基本单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行业分布上,杭州制造业法人单位数量为4.94万个,位居行业第二位,与此相比,南京仅1.82万个。
据其分析,近年来,依托工业起步的南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制造业从三经普的第三位滑落到四经普的第四位。
疫情之下,南京制造业再现生机。一季度,南京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3.5%,这突出体现在南京传统产业上。
在此基础上,南京布局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和新健康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与未来新业态五大产业,将代表着南京的更多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