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超预期淡定 尽管谈判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市场明显相较于4月更为淡定,美股更是迭创新高。 某大型美国资产管理公司策略师对记者表示,之所以如今市场更敢于承担风险,是因为美国经济面临两个“不变的法则”,这将限制美国政府采取极端行为,因而也降低了极端风险。 首先就是美国债市。如果美国试图通过减少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字来改善国际收支,可能会降低金融账户的资金流入。这意味着美国不能再依赖外国投资者来购买国债,尤其是在“大而美”法案将带来更高财政赤字的背景下。国债若失去海外资金支持,将加重利息偿付压力,引发市场动荡。近期(如4月)美国国债市场已出现明显波动,抛售加剧,反映出市场对这一潜在风险的担忧。 其次就是全球供应链不可轻易撕裂。全球供应链是历经数十年才建立起来的,一旦被中断,后果严重。除了引发通胀外,美国在某些关键资源(如稀土)上的依赖可能受到中国制约。 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高关税导致美国缺乏中国制造的产品,将带来政治和经济双重压力,尤其在民粹主义情绪高涨的当下,美国政府难以承受。 也正因此,美元仍在持续走弱,欧元等非美元货币维持强势。欧元2025年上半年以全年新高收盘,4月突破多年下跌趋势后,涨势延续至6月底,对美元升值近10%,突破了1.17。
“这波反弹使周线动能进入超买区域,也标志着欧元自2017年以来首次实现连涨六个月。尽管整体前景仍偏乐观,但进入第三季度后,走势可能易受动能耗尽的影响,而回调可能提供更有利的机会。欧元/美元在年底前将迎来博弈。”陈杰瑞称。 此外,亚太货币也普遍走升,例如新台币、韩元、澳大利亚元都对美元持续走升。受制于关税不确定性以及日本央行对加息的保守态度,美元对日元仍维持区间震荡,暂时难以突破140大关。
人民币涨破7.1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在亚太货币升值浪潮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近期走势引发关注。 早在5月之前,7.2的关口被牢牢守住,中间价被允许小幅走贬以适度释放关税压力,而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中间价节节攀升,一路突破7.19、7.17等重要关口,当前来到了7.15区间。 7月2日,人民币中间价为7.1546,3日为7.1523,自6月下旬开始首度下破7.16。
外汇专家、浙商中拓集团金融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刘杨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欧元继续走强,美元指数依然疲软。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中间价一路走强,似乎并未遇到此前的阻力。美元/离岸人民币逼近7.15,7.1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市场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访华行程安排。 未来,影响人民币升值节奏的主要力量可能是出口商。在4月底、5月初,新台币的突然暴涨正是缘于中国台湾出口商的恐慌性结汇,这也导致3月至5月新台币累计对美元上涨了近10%。 巴克莱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近期对记者表示,比起对冲美元汇率风险举措(如套期保值)给汇率带来的影响,当前出口商的美元兑换对人民币的影响应该更大。该机构使用中国外汇结算和交易数据估计,中国企业美元持有量中可能有1000亿美元的兑换资金流动。 张蒙解释说,2020~2022年期间,银行(代表客户)的净外汇结算与中国年度货物贸易顺差的比率平均约为0.3,但在2023年降至-0.07,2024年为-0.11。假设“缺失”的结算资金流动主要由出口商保留美元驱动,巴克莱估计2023年以来出口商持有的美元金额约为700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