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商业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外资正在批量“撤离”?(2)

商业 | 发布时间:2025-11-13 | 人气: | #评论#
摘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把外国品牌车打的节节败退,这两年传统的高端车价格都在直线下降,论智能化和性价比根本卷不过中国车。 直播带货、社群运营、小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把外国品牌车打的节节败退,这两年传统的高端车价格都在直线下降,论智能化和性价比根本卷不过中国车。

直播带货、社群运营、小红书种草……国内的营销打法已经进化到5.0版本了,外资有些连2.0都没整明白,审批流程还又慢又繁琐,一个热点的生命周期可能就24小时,外资的内部流程都还没走完。

还有人力和成本,蜜雪冰城能下沉到小县城,疯狂扩张到5.3万家门店;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模式再下沉能下沉到哪去呢?截至今年3月,瑞幸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33.19%;而星巴克在三线城市的城市门店占比仅占6.23%。

这是一场由规则、玩家和赛场共同变天所引发的大变局。

外资出售中国业务,本质上把“重资产直营”转向“轻资产合作”模式。

简单说,就是:外资不再自己开店雇人、承担风险,而是授权品牌给合作方,稳坐幕后收授权费、拿分红。

这种模式早有成果案例,肯德基2016年引入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后,直线加速本土化创新,截至2025年9月底,在中国拥有12,640家门店;麦当劳变身“金拱门”后,在华门店数量从2000余家迄今增至7100余家,黄色“M”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席卷下沉市场。

最懂中国市场的,永远是中国人自己。

外资集体动作的背后,是中国商业逻辑的彻底变天:

以前是外资出剧本,我们照着演,靠品牌溢价就能获利;

现在是外资出牌子,我们出脑子,外资退居幕后,当起了甩手掌柜。

所以我们也无需为外资品牌的撤退而感到信心不足,国潮品牌崛起是大势所趋,未来不光是在国内的份额上升,中国品牌还会不断出海,去全球占领市场。

比如新消费的蜜雪冰城和泡泡玛特就是成功出海的典型代表。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