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晚点LatePost 北京
中台分拆后,阿里的大调整就告一段落了。
文丨祝颖丽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阿里集团近期对集团的技术、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中台业务进行了一轮调整分流。 阿里中台分技术中台和组织中台。技术中台主要是用于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组织中台则将各职能型业务收归集团。 在这次调整中,承担 “技术中台” 作用的 CTO 线一分为二: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调整后吴泽明的管辖范围变化不大。淘天集团的技术线负责人余刚(花名:若海)仍向吴泽明汇报。吴同时还管辖本地生活业务技术线。 阿里集团的 “组织中台”(职能线)调整包括:
阿里最早在 2015 年提出了中台的概念,它曾为各业务提供基础技术和通用能力的支持。但随着集团业务越来越多元,这套体系不再能解决所有问题。典型如盒马鲜生这类新零售业务,因为它的打折方式、逻辑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不同,调用中台能力后还要做很多适配性改造,这会降低其交易效率。 拼多多、抖音电商和美团的壮大也在时刻提醒阿里,淘宝天猫需要更独立的决策权,其它业务也需要拥有更敏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阿里开始尝试把中台变薄,包括改变业务中台的功能定位、拆分组织中台。2023 年,阿里集团整体拆分为 “1+6+N” 后,各业务集团有了自己的 CEO、独立董事会,而此次集团技术与职能中台的下放将使得它们的建制更完整,阿里 “大中台” 制度也终于成为了历史。 上市后,技术 “大中台” 一度提升了阿里的盈利能力 阿里巴巴提出 “大中台、小前台” 的战略有其历史背景。2015 年,淘宝天猫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用户数超过 4 亿、GMV 近 3 万亿元。与此同时,它们的业务体系也已经庞杂到一定程度,十几亿商品、几百万商家,成千上万个类目,他们卖出一件商品需要跨越发布、交易、营销、店铺、支付、售后等几十个业务系统,这导致业务需求的响应也变得越来越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