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点打击对象的飞扬大厦,如小林这样的批发商都不敢再进货,导致水货iPhone的数量出现断崖式下跌。摊主没有货,背包客也没有货,最终水货生意逐渐消失。 目前,飞扬大厦大部分一米柜都已清空,大量店铺转租或出租。
水货iPhone也不便宜
水货iPhone存在的最大购买价值,就是因为价格便宜。但是近些年这个底层逻辑,却被一点点颠覆了。 上文提到,水货iPhone的进货分为批发商、摊主、背包客,这也意味着一批从香港走私来的iPhone,先是被批发商抽了一笔钱,然后转给摊主,摊主再抽了一笔钱接着转给背包客或者二级经销商。最后,背包客和二级经销商卖给消费者,他们同样会抽一笔钱。 小林告诉锌财经:“水货iPhone其实和二手机差不多,从香港的苹果专柜出货,到我这里是第一手,卖给摊主是第二手,摊主再卖给背包客和二级分销商是第三手……到了消费者手里,都已经中转了第四手。” 如此抽丝剥茧,一环接着一环,再扣除中间的物流费用,等到消费者拿到水货iPhone时,价格已经比真正的香港iPhone高出来太多。对比国行版本的iPhone,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也将iPhone视为最重要引流商品,频频上架各种降价活动。例如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从2019年就持续为iPhone提供大额补贴,不断压低国行iPhone的入手价格。 同时,在双十一、618为首的电商大促上,国行iPhone都会推出24期分期免息的活动,比起水货iPhone需要一次性付清数千元的“巨款”,消费者购买国行iPhone门槛更低。 除了价格不占优势以外,电商平台也开始抵制水货手机。2020年底,淘宝网明文要求卖家不得发布“美版、亚太、欧版、日版、韩版、有锁”等非中国大陆版本机型的描述用语;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相继出台限制水货手机的规定。 面对市场的不断收紧,水货iPhone最大的盈利点就在每年9月苹果发布会前后。新款iPhone发布后因新品备货量问题,往往第一批新iPhone的价格会大幅度上涨,能为沉寂已久的华强北带来一股生气。 但今年的iPhone 14系列却因为基础版本的14和Plus继续沿用上一代A15芯片,被消费者抵制,直接导致iPhone 14系列的需求低于预期,出现大量囤货,让华强北的水货生意更加雪上加霜。 “苹果也救不了华强北了。”小林给自己十年华强北生涯下了最后一个定语,随即登上返程归乡的高铁。
转型依然离不开苹果
当一个公司出现生存困难时,转型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华强北的水货iPhone逐渐消失,苹果配件就成了最大的生意。 近几年苹果的智能穿戴设备引起了行业震动,不论是iWatch,还是Air Pod,均是年销过亿的现象级产品。但也滋生了华强北的“白牌电子设备”灰色产业链。 所谓的“白牌”其实就是无品牌的山寨货,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和外观与Air Pod极度相似。比起Air Pods动辄上千元的售价令人望而却步,50-200元不等的白牌耳机似乎更能符合消费者的预期。 不仅外观相似,华强北出品的白牌耳机甚至还做到了支持“改名定位、弹窗连接、入耳检测”等苹果Air Pods Pro标配的功能。 便宜低廉、和Air Pod外观和功能相似的白牌耳机成为行业的销量冠军。据上海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0年白牌耳机出货量达到2.92亿部,出货占比高达49%;而苹果Air Pod出货量为7800万部,出货占比为21%。 近3亿的出货量,让华强北生产白牌耳机的厂商越来越多,逐渐替代了水货手机,成为华强北的新名片。 虽然白牌耳机销量不错,但过于依赖于模仿的白牌耳机,始终面临专利侵权风险。另一方面,白牌耳机定价过低,也导致厂商能获取的收益有限。虽然出货量高出一半,但净利润无法跟苹果Air Pod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