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记者发现,除了多多买菜,菜鸟驿站提防的第三方末端品牌还包括兔喜、妈妈驿站、韵达超市这类快递企业的末端品牌以及小众代收品牌如熊猫快收、快宝等。 事实上,驿站与快递代收可谓针尖对麦芒,两者均提供快递末端收发服务,模式十分相似。加盟商承担租金、保证金、人力、物料等成本,企业则提供培训、物料、系统技术等服务,并收取派件技术服务费、智能语音费、承包区派件费等各类费用。 相较之下,菜鸟驿站、妈妈驿站这类末端品牌有流量扶持,运营较为系统,用户认知度高。小众代收品牌为了挤入市场,通常会以低门槛、降低罚款、免费对接多种副业为噱头,吸引客户接入系统,且因模式较轻,对于场地条件更为放宽,小超市、烟酒店等也能使用。例如当下熊猫快收的末端门店已经达到3万,而顺丰的代收业务驿收发的门店数量已超过10万个。
因此,其他快递收发功能的末端门店一旦进入,一定程度上会对菜鸟驿站等现有品牌的流量份额进行分割。无论是丰巢存放超时收费,菜鸟驿站强调保存免费,还是中通、圆通等企业做末端驿站,种种操作最终目的都是为圈住流量,将钱赚在自己手里。 筛选目标驿站盈利模式有待寻找 观望巨头进场的快递经营者们心里也在盘算赚钱的事儿。面临拼多多的大幅补贴和流量诱惑以及其他驿站品牌费用杂项与日增多,短时间内确实对老板们起到了动摇军心的效果。有的日均单量较大的老板考虑着将一部分入库量划给多多买菜,同时接入菜鸟和多多买菜两家系统,不过这得面临被封号的风险。有的则转身与多多买菜合作,期待生鲜和快递入库量能获得一定增长。更多老板则是处于观望状态。 "做哪家平台其实都没有本质区别。驿站主要收入来源在收件,与快递企业网点协商让快递员将包裹放在店里才是最关键的。门店位置、收取价格都是驿站老板可商讨的手段。"一位前驿站老板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验:例如北京现在驿站收取快递网点的费用为1元/票左右,那么驿站若是能收取0.9元/票,也会吸引快递员来店里投包裹。 上述老板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今新开一家驿站不太容易做,人力很难找,若是缺人手,飞涨的包裹会带来大量投诉。按照经验来看,一个正常运作的驿站月均罚款在数千元不等,而且罚款根本无法避免。行业利润不如以往,目前北京很多驿站都在转手。 由此可见,拼多多接入现有且成熟的快递网点或驿站一方面能较大程度减轻进入成本,还能依据阶梯型的奖励措施观察和筛选哪些快递驿站的件量较为稳定,有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认为,拼多多目前在客户增速、市场地位等维度都面临不小压力,客户体验上没有较大突破,过去在末端环节的战略上不太明确,而现在自建物流的难度加大,亲身做末端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借助市场现有资源来围绕平台做服务,最终变成长期合作,是目前拼多多的主要打法。 快递专业人士徐勇则表示,拼多多做快递代收点能有效补齐平台退换货环节的服务,包括送货上门。以提升客户体验来增加平台交易量,这是它的核心目的。但就末端盈利而言,补贴迟早会结束,拼多多以低端件为主,利润空间有限,而用户对价格又较为敏感,平台需要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与快递企业形成协同效应,否则末端经营者也会很快退出。 北京商报记者何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