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我们为了锁定成本不得不增加库存量。而随着订单的增长,应收账款也在不断增加,导致资金成本全线上升。"张锦程说,"平均下来,每吨产品的成本上涨了300-400元钱。" 原材料价格涨速有多快?张锦程说,价格变化快到企业根本就来不及采购。 "比如,中午12点的时候接到了100吨的产品订单,但等到企业去市场采购的时候,每吨电解铜的价格已经上涨了500-100元,已经快超过了我的利润。" 张锦程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采购,"如果不采购,明天又继续涨。" 旺盛的需求带动了许多材料价格的上涨,不仅仅是电解铜,那一段时期,热卷板、不锈钢等其他大宗商品,也都在涨价。 "就我们铜加工行业来说,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行业产能在急剧扩张。"张锦程告诉记者,行业内洛铜、中铝、华中铜业、沈阳奥博特、楚江新材、兴业铜带、海亮集团等大公司都在扩产。张锦程自己的公司虽然没有扩产,但在旺盛的需求下,产能利用率由70%发挥达到了85%。 今年7月,欧洲最大的铜加工厂因德国水灾而停产,大量的订单迅速转移至国内,"订单上得真的很快,中铝、楚江铜业、楚江新材等公司都接到了大量来自欧洲、德国的订单。" 然而订单的增速却没有产能扩张快,这就造成了低价销售的恶性循环。 "本来成本就上来了,但加工费还下降了,利润被打薄了很多。"张锦程说。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通常,铜加工企业的利润用加工费来衡量,购入原材料电解铜,售出铜板、铜带,向客户收取加工费。以前,加工费约为4000元/吨。而按照当下的铜价,利润率缩减了20%。 "原材料基准价格是透明的,加工企业收取约4000-4500元/吨的加工费。今年加工费直接降了500元,原先4500元/吨档次的产品降到了4000元,原先4000元/吨档次的产品,降到了3500元。"张锦程说,"因为行业普遍产能都扩张了,为了维持最佳产量,大家都得抢订单,造成了加工费的降低。" 他不禁担忧,这样的产能扩张,让前些年的减产走了回头路,"虽然铜并不像煤炭、钢铁一样产能过剩,到现在即使不能说是死灰复燃,也算是不正常的扩张了。" 这意味着,需求的暴涨,可能反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加困难。 在张锦程看来,加工费还将持续处于低位,"涨不回去,产能扩张这么严重,得淘汰一些企业才能涨回去。" "需求的爆发导致很多企业扩了产,接下来随着疫情的好转,国外生产秩序恢复之后,订单量肯定会下降。到时候,大家的产能又会面临严重过剩的情况。"他预计,随着国外生产秩序恢复,电解铜、有色金属、铝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才会真正回落。但这样一来,资金成本虽然下降,但订单量可能会不足。 "供给和需求还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秩序,这样暴涨暴跌,很多企业经营都会遇到问题的。"张锦程说。
套保又见亏损? 在告别进口之后,张锦程选择从国内市场采购。 铜的现货交易价格是根据上期所期货合约价格加升水,如期货价格为7万元/吨,铜加工企业可以选择买入交割,成本即为7万元+升水价格。若当天立刻采购现货,升水价格约为450元/吨,则综合采购成本为70450元/吨,成本直接上升了450元/吨。期货交易,则是每月15日交割一次。 "以前的升水约为100元/吨左右,而今年全年升水几乎都维持在300元以上。"张锦程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称,这么高的升水是不正常的,因为现货非常紧张。 "确实比较紧张,现在上海的电解铜库存也非常紧缺,一直处在一个大家理解为很危险的边缘。"张锦程向记者说,11月初显性库存只有约11万吨,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库存量,在这之前日常库存约为30万吨。(编者注:显性库存指的是类似于交易所库存、保税区等指定注册仓库中的库存。隐性库存指类似贸易商、经销商等的库存等,这类库存较难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