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预售屡创记录,《复联4》能够带动哪些上市公司业绩?(2)
娱乐 | 发布时间:2019-04-18
| 人气:
| #评论#
摘要:显然对IMAX中国而言,只要以视觉特效为卖点的电影大片不断出现,那么随着观众对体验的需求递增,其市场增速也会快于整体票房增长。未来进口特效大
显然对IMAX中国而言,只要以视觉特效为卖点的电影大片不断出现,那么随着观众对体验的需求递增,其市场增速也会快于整体票房增长。未来进口特效大片没有下滑的趋势,国产大片也逐渐出现,IMAX的优势或许会在未来更为凸显。
预售爆火提振院线,发行方中影成最大赢家
院线公司受益于票房整体增长,任何大卖电影出现都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预售的火爆对院线来说更是堪称狂欢的难得机遇——档期内单片独霸大大降低了排片难度,预售卖出大量影票能够让院线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资源价值,对院线来说,这几乎是梦幻般的完美场景。
特别是对那些拥有IMAX、中国巨幕影厅的影院来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所带来的收益更是成倍式增长。IMAX厅常态时的票价一般为普通3D的1.5倍左右,而这次《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首映则上升至普通票价的2.5倍甚至3倍4倍,单银幕产出无疑将有一波爆炸式增长。
国内上市的院线公司主要有万达电影(旗下有国内第一的万达院线),中国电影(旗下有国内前列的中影星美、中影数字),金逸影视(金逸院线)、横店影视(横店院线)、上海电影(旗下有国内前列的联合院线)等。
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火爆预售的事件来看,所有院线公司都会受益于此。但具体来看,万达院线具备国内最多的IMAX资源储备,显然能够在IMAX需求上遥遥领先;中国电影旗下有几大院线,自身又是《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发行方,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受益方。
至于其余院线,金逸影视、横店影视过去几年都在发力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扩大规模,但并未在特殊影厅打造上有什么建树。如果《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能够一路票房直上,这些院线公司因为规模扩张和下沉的优势或许会有更大收益。但若走势像《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一样止步20至30亿元的话,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就非常有限了。
同理,票务类平台收益情况与普通院线相同,猫眼娱乐、阿里影业这两大票务平台背后公司股价或许有一波机会。
院线放映端寄望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打开局面,但从资本市场来看,与这部电影联系最为紧密的还是中国电影。因为进口片引进权的政策优势,中影在这个领域没有对手,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中影虽然贵为发行方,但列名进口片发行的数量实在太多,单片未必能够提升多少业绩。
中国电影的公告显示:“《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为进口分账影片,由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引进,公司参与国内发行。具体分账比例按国家进口影片政策执行。”2012年2月,中美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新的进口影片政策,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提高到25%,中影股份不再受托从事相关进口影片的具体业务,同时进口电影发行环节的成本也大幅上升。2014年开始,进口片发行的利润就大不如前了。
春节档后,披露从《流浪地球》中获得的收益约为为27,000万元-28,000万元,当时《流浪地球》的票房约为45.4亿元。中影在该片中同时位列出品、发行方,才获得了这样可观的收益成绩。进口片业务对中影来说更多是旱涝保收的一项收入来源。
中影集团作为“进口片入口”的政策或许不会改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影也许不可避免地要将发行、营销的具体业务让渡给其他电影公司。票务平台、互联网影业或许会在具体的发行和营销端起到更大的作用,一个代表性案例就是腾讯影业2018年与《毒液:致命守护者》达成的合作。
总体来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预售火爆这一事件,至少激活了4月的电影票房市场。上市公司方面中国电影、万达电影、IMAX中国等公司或将成为主要受益方,票务平台、其他院线公司同样将会受益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