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教育

旗下栏目: 品牌 文化 教育 人事

“不敢管、不想管、不会管”现象仍突出

教育 | 发布时间:2025-04-17 | 人气: | #评论#
摘要:光明网 2025/04/17 07:10 惩戒权是法律法规授予教师的权利。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可以实施惩戒的范围和可以采取的措施;2024年8月发布

光明网

2025/04/17 07:10

 

惩戒权是法律法规授予教师的权利。202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可以实施惩戒的范围和可以采取的措施;202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

然而,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尽管有相关规定,但中小学教师“不敢管、不想管、不会管”学生的现象仍然突出,教育惩戒权面临落地难的尴尬局面。受访专家认为,惩戒缺位不仅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敬畏之心,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可能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降低。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教师能惩戒、敢惩戒,让孩子懂规矩、知敬畏呢?

“佛系管理”成常态

教师为何“不敢管”?

西南某小学班主任陈轩(化名)发现,学生小辰经常上课讲话,影响课堂秩序,且不听从当堂老师的管教,甚至当堂辱骂老师。为此,他多次找小辰谈话,并请其家长到校共同教育。然而,小辰的家长一味护短,认为陈轩是在故意为难孩子,这让小辰更加肆无忌惮,越来越不遵守班规。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不敢管这个孩子,有些学生也开始效仿他的行为。这个班成了‘问题班’,纪律不好,学习成绩也垮了。”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学校领导经常到这个班“坐镇”,强调纪律,但问题依然突出。前不久,这个班甚至被搜出一把管制刀具。

陈轩的经历并非个案。西北某小学教师张苏(化名)之前批评了一名扰乱活动秩序的学生,第二天便被该学生家长举报,称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要求将其开除。后来,张苏给学校写了情况说明,作了检讨,并给该学生家长道了歉。

“这件事在学校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大家都觉得如履薄冰,不敢管学生了。”张苏的一位同事说。

一项覆盖1334名受访者(其中81%是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51.1%的受访者认为,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不敢惩戒学生的情况比较普遍;43.2%的受访者表示有一些;5.7%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此类情况。

“教师看见学生有问题不管,其实是不负责的表现。但最近几年,确实有一些同事反映不敢管学生。”西北某小学教师说。

“听闻一些教师因管教学生被举报,甚至因此遭受处罚后,很多老师会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学生认真听课更好,不听拉倒。”一位小学教师说,“‘跪着教书’可能有点夸张,但不少老师是在‘弯着腰教书’。”

“对孩子过度保护并不好。”西南某地一位中学校长说,让孩子吃一些苦、受一些挫折,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多名家长表示,他们支持老师严加管教,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公平公正、不刻意针对、不体罚孩子就行。“现在的孩子受挫折教育偏少,抗压能力弱,适当、合理的惩戒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分寸。”西北某地一名学生家长说。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蒋安丽认为,惩戒权缺失可能会使教师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丧失育人主动性,影响学校教学效果。

“管严”还是“管松”

教师的两难抉择

小学教师小旻(化名)近日发现一名学生多次未完成作业,准备惩罚该学生,但学生家长明确拒绝后,她打消了这一念头。

责任编辑:网络

上一篇:免息,延期!惠及600万高校毕业生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