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教育

旗下栏目: 品牌 文化 教育 人事

破除“唯学历论英雄”刻不容缓

教育 | 发布时间:2023-06-15 | 人气: | #评论#
摘要:2023-06-13 21:00 红网 □丁家发 随着求职竞争愈发激烈,学历日益成为用人单位倚重的筛选指标。仅招名校生仅招第一学历名校生仅招全日制毕业生学历限制的不断细分,帮助企业提高了招聘
2023-06-13 21:00·红网

□丁家发

随着求职竞争愈发激烈,学历日益成为用人单位倚重的筛选指标。“仅招名校生”“仅招第一学历名校生”“仅招全日制毕业生”……学历限制的不断“细分”,帮助企业提高了招聘效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岗错配,严重有悖就业公平。(6月12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许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然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却是“唯学历论英雄”,求职者达不到学历条件和要求的,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学历歧视行为,等于与人才引进唱反调。笔者认为,学历并不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破除“唯学历论英雄”已刻不容缓。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不仅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其他还有职业学校毕业生、二本高校毕业生、专科生等等,在就业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成了“一格一格降人才”。同时,劳动力市场已由昔日的“卖方市场”过渡至“买方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更是加剧了学历歧视。不仅是求职阶段,在职的劳动者也会面临学历歧视的问题,在一些用人单位,学历更高或名校出身的毕业生,其上升的渠道更为通畅,而非名校毕业或学历较低的劳动者,则上升空间有限。以上种种学历歧视现象,显然有悖就业公平。

事实上,高学历、名学历并不代表就有高能力和高水平。实际工作中,一些学历没那么亮眼的员工,反而表现得更加出色且稳定。用人单位“唯学历论英雄”,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负面影响。用学历将人才标签化,忽视了求职者的差异性和能动性,不仅会破坏就业公平,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容易造成资源错配,不利于人才活力的充分释放。此外,这种“名校情结”,无形中会将就业压力向基础教育阶段传导,从而加剧高考竞争。此外,一些在就业市场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热衷于用名校生“装点门面”,不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也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的严重浪费。

一边是各大城市激烈的人才战,一边是用人单位“唯学历论英雄”,与人才引进唱反调。如此极不和谐的现象,亟需得到改观。其实,早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因此,必须破除“唯学历论英雄”,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促进就业公平,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一定要摒弃“唯学历论英雄”的用人标准,杜绝以名校生“装点门面”,应当把人岗匹配而非学历摆在考察和选才的首位。这不仅是对求职者的尊重,也是维护就业公平、避免出现人才“花瓶”的现实需求。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