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正在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教师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实践的全新模式转化
长治用三项行动破解农村教师短缺、留不住,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难题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苗苗 王菲菲 张磊
山西长治的“十大行动”,为基础教育的转型再添注脚。
“十大行动”是长治市2019年6月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出台的十项改革举措,包括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中考招生评价标准、提高教师待遇等,实施以来因反响良好受到各方关注。
“十大行动”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落到了实处。
德育短板正在补齐。长治每周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思政专题拓展培训,还要求千人以上学校必须配备专职思政员一名,统筹开展思政工作。
智育正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教师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实践的全新模式转化。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长治市长子县东方红学校听了一堂印象深刻的数学课:学生不是排排坐单向听老师讲解例题,而是四人成组围坐,在老师调动下,踊跃举手发言、上台扮演各类小角色;老师也不是在讲台上单向讲解知识,而是走下讲台,在小组间边走边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适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类似的教学方式正在长治全面推开。
体育在中考的比重加大。“十大行动”计划在2022年执行新中考,把高中录取总成绩中的体育分值从现行的50分提到70分。另把裸眼视力和体重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我们就是要向社会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小眼镜’‘小胖墩’在中考中是要吃亏的。”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美育实现了面向人人。不只县城小学实现了学生“人人有课程,个个有特长”,农村学校也不例外。
劳动教育要求每生每年开展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创新教育、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
“十大行动”的另一个突出亮点是,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普遍面临农村教师短缺、留不住、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难题,长治用三项行动破解这一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即设立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个职级,每个职级设三个等级,职级每3年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审一次,等级每年考核一次,以此确定校长职级和薪酬标准。孙大军解释说,过去校长都有行政级别,实际也是一种官本位,正处、副处的校长是由市委常委会决定任命,市里的各种会议他们都要参加。由于行政级别不同,校长在不同学校级别之间也无法调动。校长职级制改革破除了校长流动的体制壁垒,实现了由教育部门统筹配置使用校长资源的目标。
二是实行县管校聘。即县域内的教师编制管理,由编制部门控制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控制教师岗位总量,总量范围内各学校的编制和岗位数量不再由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管理,而由教育行政部门做动态调整。长治通过这项改革盘活了教师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
三是提高教师待遇。长治不仅为中小学教师增加10%~20%的绩效工资,还把班主任津贴按每班每月不低于500元标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提高乡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让教师职称评聘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5%。此外,全市二甲以上公立医院还设立了教师门诊挂号窗口,实行全市城乡公交和旅游景点向中小学教师免费开放政策。调研中不少老师表示,教师在长治已成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