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掌门人”谈高考改革:从考分排序到多维评价(2)
教育 | 发布时间:2019-01-18
| 人气:
| #评论#
摘要:除了教研,高考考查内容的变化也指引着各校日常测试和教学内容转向。 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
除了教研,高考考查内容的变化也指引着各校日常测试和教学内容转向。
“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于涵在《改革路径》中指出。
“以前的题目比较直白,但是考核心能力、学科素养往往是以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为出发点。”吴鹏程举例,比如以前学物理就是“小车、小方块、斜坡”三大“老旧面孔”,而“现在不这么出题了,都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这样会要求老师们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素材把课备好”。
吴鹏程思考,可能要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更多的体验,包括职业的体验,学科专业的体验,生活阅历的体验等。
“可能以前大家不知道端午节什么意思,现在会涉及到端午节怎么来的,粽子用什么原料包成的,这都是来自生活的体验。”他说道。
对此,四川绵阳中学的校长魏东也有相似的感受。
“(新高考下),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物化生的实验,课堂上也不再是空对空地讲。”他向澎湃新闻表示,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国家教育考试题库如何防止以刷题代教学
作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试点省市的四川,虽未在2018年秋季按时启动新高考改革,但当地各大高中也在观望中做着准备,迎接迟早将至的改革。以高名校录取率著称的绵阳中学开始动身,从教师评价、学校育人理念等方面转变。
校长魏东向澎湃新闻表示,准备一方面是物质,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是教学理念,首先要对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转型。
“特别是新高考以后,对老师的评价不能单纯按照学生高考的成绩、录取高校来评价,要对老师工作的过程、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来全方位评价,这很重要。”魏东说。
曾经,冲击高分名校的绩效考核方式,让不少老师粗暴地选择以题海战术应对,上课考试,下课做题,熬夜刷题成为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常见的应试状态。
对此,于涵在文章中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试行为功大于过,但随着时代变化应试行为的负面效应很快就显现出来:“只抓升学,忽视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只抓考分,忽视德育和体育,忽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抓少数,忽视多数;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只抓高中,忽视初中。”随之带来的,是偏科、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不良影响。
“现有教育体系赋予了高考很多功利化的意义,借助高考改革,可以去重新构建一个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文化生态。”魏东认为,高考改革是一个机遇,“对每一所学校来说,(新高考改革)更是重新塑造学校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新契机。”
比如,随着国家考试题库的建设,刷题或不再是提分的速效药,学校、老师将花更多的心力思考怎么教学,如何育人。
在《高考内容改革》一文中,姜钢建议,大力推进国家题库建设,提升支撑考试内容改革的专业化水平,例如,积极探索面向社会征题的机制,集思广益,丰富试题来源,大量吸纳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素材。
而于涵则强调,要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题库的效能,使之由传统的试题存储库转变为试题开发创新库,开发新题型,防止以刷题代教学,将教学和学习的注意力由学习套路变为培养能力和素养。
“从命题斩断应试。”魏东说,绵中也会围绕“培养全面、自由、个性的人”的理念去思考如何改革当前的教育体系。目前,绵中已经开设了生涯规划课,调整了校本课程,将使选课走班更彻底。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
“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
张勇认为,《高考内容改革》中提到的“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实现对学生的多维评价”也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