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迟早要来的新高考改革,四川绵阳中学正做着准备,校长魏东说,从基础设施到教学理念,都需要转型。
按照计划,四川等18个省市作为第三批试点省份要在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包括四川在内的多个省份并未宣布相关方案。2018年12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回应:除了已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其他省份正根据各地实情制定改革方案,还在进程当中。
在此当口,2018年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副主任于涵就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下一步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相继撰文。
“以前一套试卷主要是让大家考个分数排排坐,现在从标准到备考、考的过程以至最后成绩的解释都会基于高考考察出学生全面素质,对其进行一个全面的衡量。”1月15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于涵如是评价高考改革将带来的变化。
高考改革涉及从教学到评价的整个流程,姜钢在其文章中提出,要创设高考成绩综合报告制度,打破原有“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心理测评技术对考试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开发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价值内化水平的直观统计图,向学生、高校提供多维的成绩综合分析报告。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公室副主任张勇看来,姜钢和于涵亲自抄刀剖析高考改革的文章“干货较多”,“总体来看,这两篇文章算是‘重头’文章,对高考改革起着引领作用”。
“干货”首先体现在对高考命题,高考考查内容的明确。
姜钢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下简称《高考内容改革》)的文章指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科学的考查内容体系。
文章指出,概括下来,新高考命题要重抓4方面,一是突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内容,强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三要加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
于涵在《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以下简称《改革路径》)中解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在于涵看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要有足够的容量,将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内涵考虑在内,涵盖素质教育的主要层面。
以关键能力为例,与各学科原有的能力要求相比,关键能力更加契合时代需求,同时强调具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变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因此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文本内容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于涵在文中举例道,另外,如今的关键能力内涵扩大,不仅包括学生已经获得的能力,还应该包括能够在未来获取新知识、新能力的学习能力。
教师队伍面临的考验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学校该教什么?学生的学习内容会有哪些变化?受到考验的首先是教师队伍。
“从教研方面来看,以前是年级备课,现在我们是纵向备课,三个年级一起备课,这样才能知道知识体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把学生可能考到的,包括关键能力等补充完整。” 2020年,北京将实行“新高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吴鹏程向澎湃新闻表示,这场改革给中学的学生、老师、教学理念带来了很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