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扩容终于尘埃落定。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6省(自治区)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方阵。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发现,此次新扩容后,中国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经全部拥有自贸试验区。
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形成了“1+3+7+1+6”的雁阵新格局。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共有18个自贸试验区,分别为:2013年9月,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2015年4月,广东、天津和福建3个自贸区挂牌成立。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市新设7个自贸区。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海南自贸区横空出世。再加上此次公布的新设6个自贸区,中国自贸区已经形成“1+3+7+1+6”的新格局。
在上海自贸区的示范作用下,中国的自贸区渐成“雁阵”,覆盖了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到边境省份的广大区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梳理各自贸区发展战略定位如下:
上海自贸区(实施范围120.72平方公里+临港新片区):根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当前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健全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和有序竞争的投资管理体系、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便利的贸易监管服务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和有效防控风险的金融服务体系、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政府管理体系,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广东自贸区(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天津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福建自贸区(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试验田;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辽宁自贸区(实施范围119.89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浙江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河南自贸区(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