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12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此时,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正在600多公里的高空中默默守护着埃塞俄比亚的国土。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开启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新篇章。
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到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同美方共同发布《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到即将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当务之急是发扬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国际社会一起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的世界。在这方面,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表率。” 倡导“绿色复苏” 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之路应该怎么走?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不能再“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如何把握新机遇、激发新动能,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与各方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从亚洲到非洲,“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全球低碳转型和疫后“绿色复苏”的重要引擎。新冠疫情蔓延反复,海运空运受阻,中欧班列如同不停歇的钢铁驼队奔驰在亚欧大陆,打通“生命通道”,支援沿线国家抗击疫情,助推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
卢森堡证交所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沙夫说,“一带一路”倡议能吸引更多投资,促进跨国流动,从而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助力。卢中双方多年的合作与对话正在为全球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建设提供助力。 引领“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引领着建设美丽中国的每一个扎实步伐,也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也在全球获得越来越多共振和鸣。 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学者卡什米尔·马昆说,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恰逢其时。人类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而不能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