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地区碎片化并行发展的态势较以往更明显。”刘晨阳指出,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一方面,世界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期内很难彻底扭转。全球贸易投资仍处在低潮期。亚太地区要走上经济强劲增长之路,仍要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政治因素对区域一体化形成干扰。尤其是美国实施“印太战略”并于去年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谈判后,地区合作出现亚太、印太两个路径之争,现有依托大型自贸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的一体化推进路径受到冲击。 “亚太路径和印太路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刘晨阳指出,亚太路径聚焦于区域经济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从最早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到包容增长、可持续发展、卫生防疫、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所谓印太路径,掺杂地缘政治布局的色彩,其背后是“印太战略”这样一个安全和地缘政治框架,无法满足地区大多数成员通过区域合作、谋求市场开放、更多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诉求。因此,印太路径显然不能承担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作用。 不过,从机遇的角度看,刘晨阳认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亚太地区仍承载着国际社会的期待。作为今年东道主,美国能否避免像特朗普政府时期那样一味强调“美国优先”、单边主义,而是从亚太区域合作的大局出发,与中国和其他成员进行更多协调,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值得密切观察。 中国:发挥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在APEC平台以及亚太经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承载着外界的广泛期待。 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的平均关税已从39.5%下降到2021年底的7.4%左右。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自2013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出开放与合作的时代强音。 刘晨阳认为,中国在APEC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已从初学者、参与者慢慢变成贡献者、引领者。 “APEC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为中国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多边经贸体制打开一扇大门。”刘晨阳指出,正是利用APEC自主自愿的市场开放机制,中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提高了市场开放水平,也为整个亚太地区的经贸发展提供巨大机遇,使得很多APEC成员从中受益。这是各方高度认可的成就。 刘晨阳回忆起2014年中国主办北京会议时的场景,与2001年首次主办APEC会议有着明显不同。“北京会议达成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包括亚太自贸区的北京路线图、互联互通蓝图、全球价值链合作蓝图等,为APEC中长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凸显了中国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更为难得的是,“中国从加入APEC之日起,就充分考虑区域合作各方利益诉求的多元性,以及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的多样性,注重平衡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刘晨阳指出,中国在打造合作框架、确定合作原则时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中国对“茂物目标”时期“两个轮子一起转”(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合作模式的确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眼下,在APEC平台可能面临一系列复杂局面的情况下,中国的引领和协调作用更显重要。
耶伦在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活动上发表讲话 图自彭博社 机制:保持主渠道地位 “这将是一届史诗般的APEC会议。”近日,旧金山街头的公交站纷纷贴出醒目的广告牌。站在第3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时间节点,APEC对亚太和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与其他诸多经济合作平台比,它又有何特殊之处? “APEC的成立,为亚太这个地理概念赋予区域经济合作的丰富内涵,具有开创意义。”刘晨阳指出,如今,其特殊意义可在全球、地区两个层面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