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多地各级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借调人员的通知后,像李萍一样来自乡镇派出单位的“借调人员”纷纷回到原单位。 “借调”由来已久,原是为补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不足,但在施行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澎湃新闻采访了解,不少短期借调变成“长期占用”,被上级单位抽调人员的乡镇机关,运转压力也较大,而一些被借调的干部事实上处于借用单位和派出单位的“双重挤压”中。
“借调”由来已久,原是为补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不足,但在施行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网络图) “消失”的借调经历 退回原单位之前,李萍所在的县委办秘书股共有四人,股长和副股长在内,全部是借调人员。 今年年初,李萍所在地的省委组织部印发了规范借调人员的通知,通知提到: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干部必须在乡镇满三年服务期,才能够被借调;凡是干部在驻村任职期间,不能被借调。 这是该省首次发布规范“借调”的指导意见。保险起见,借调她的县委办将未满五年服务期的乡镇借调干部全部退回。 离开县委办时,李萍主动提出不希望借调函被放入档案。 “如果没有这段借调经历,我满五年服务期就可以参加上级单位的遴选考试。”她在乡镇没有待满三年,在县委办借调的一年,她担心不计入基层服务年限。 省直机关、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多数职位要求年龄“35周岁以下”。如果借调时间单独计算,李萍34岁时才能满足条件参加遴选,意味着她只有两次参加遴选考试的机会。 2023年,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王文杰在中部某省县委办挂职一年。5月21日,王文杰告诉澎湃新闻,他曾挂职的县委办已把借调的乡镇干部全部退回,只剩两名担任股长的借调干部,县委办给他们迅速办理了调任手续。 王文杰说,大部分长期借调的干部,实际借调时间和借调函上的期限不一致,如果没能在上级机关留用,也会影响他参与乡镇原单位的考核提拔,“那借调这段时间,相当于他个人职业生涯一段空白页。” 与此同时,由于借调干部的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工资也由原单位发放,使得他们有时要面对派出单位和借用单位工作任务的“两面夹击”,很难找到归属感。 贾梅和李萍在借调期间都不同程度参与过原单位的工作,小到乡镇领导到县里开会,负责接待,大到配合完成汇报材料。 30岁的贾梅是东南沿海某省的乡镇公务员。2017年,她本科毕业后进入老家地级市的私企上班,但企业每半年一次的末位淘汰、同事互评制度,压得她一度喘不过气。 连续考了三年后,贾梅考上乡镇公务员。2022年8月,贾梅被通知到地级市市委办督查室“跟班学习”。 被借调到市委办的前半年,贾梅感觉自己和原单位的合同工相似,承担打印、收集和汇总的工作。“当一份文件需要征求领导意见时,我负责跑腿,把文件送到领导秘书手里。”贾梅说。 在单位的OA系统里,她的权限只能联络乡镇的同事。借调期间,与市直单位的同事有业务往来,都要线下添加对方好友。直到工作两个月后,她配合发布群公告,才被拉入督查工作联络群。 督查过程中,至少要有两名督查员在场。贾梅负责拿着本子跟在正式员工后面,拍照记录。如果接受督查的部门对督查结果有异议,往往会找正式员工到会议室沟通,贾梅无需参与。 和李萍不同,贾梅从来没有争取留用的想法,因为她所在的地级市有规定,借调干部达到副科级别,才有资格从乡镇调入市直单位。 借调期间,贾梅、李萍都只拿乡镇基本工资,没有租房及生活上的补贴。借调李萍的县委办,发放节日福利相对灵活,借调干部也有份。但贾梅和多名参与过借调的干部提到,他们的节日福利是回原单位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