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积极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发挥县域经济实力较强的优势,统筹推进县城产业配套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支持各县(市)根据县域特点,围绕城市融合型、专业功能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类型和方向,加快建设省内一流特色县城,支持有实力的县(市)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我们加力推进城乡融合提速。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一是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大城郊村和重点镇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83.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9.2%、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94.96%,均位于全省前列。深入实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农贸市场网络,建设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和城乡冷链物流设施。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鼓励城乡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乡镇公办幼儿园。积极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城乡间共享。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农村老年助餐服务,发展乡村互助性养老。三是持续引深农村改革。推进集体产权、集体林权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有效办法,实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力争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达到75%、55%、35%。 当然,在加快城乡深度融合的同时,我们也会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三条底线”,确保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坚实。 我们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就是:城市是山水交融的生态美景,乡村是产业兴旺的崭新画卷。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城乡各美其美、两全其美,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人的和美家园! 丹河新城历时3年基本完成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形成3万人口集聚。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和系统性 澎湃新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构建长效机制,解决好人、财、物的问题,久久为功抓下去。晋城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薛明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是立竿见影,急不得也等不得,对于其长期性、系统性,我们也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度的谋划。 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县联动,强化责任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始终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必须抓好的“一号工程”来抓。在市级层面,每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乡镇定期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工作开展。市委常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具体工作。在部门层面,市直有关部门党组(党委)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县区层面,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尤其是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同时,配套出台乡村振兴20条、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导、乡村落实、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 我们坚持引培并重,积极搭建平台,建强队伍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学习践行“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为此,坚持本土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积极搭建干事平台,有序引导能人回乡、大学毕业生到乡、企业家入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加大涉农干部培养力度,大力选树“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支持职业学校从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出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年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训3000人,颁证2400人。加大“三支队伍”培养力度,严格落实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乡设专岗”要求,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保证队伍持续稳定。不断深化“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培养和使用,统筹抓好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近年来,下派1206名机关干部任村“第一书记”,选派712名乡村干部跨村任职,招聘1552名大学生到村工作,不断为乡村治理集聚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