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与指引 楼盘烂尾的原因各异,但大多与钱相关,要想复工,仍然无法回避这个核心。那么,复工所需的资金,又从何而来?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之一,是发行纾困基金,根据今年8月初,《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披露,郑州市将首期发行金额为100亿的房地产纾困基金,在运作方式上,纾困基金作为母基金,与市区两级国企、社会资本(包含但不限于央企、省级国企、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等组建子基金作为实施主体。 资料图 其二,是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总金额为3000亿元的贷款协议,并表示,其中1600亿元将被用于棚改贷款,将通过收购现有安置房、房票等机制来缓解开发商流动性。 其三,是调动郑州市的金融资源,为部分项目提供银行配资。中原银行郑州分行便对外发布信息称,为助力“保交楼、稳民生”,截至9月末,该行便累计为郑州市“保交楼”提供专项授信额度50.1亿元,其中已拨付平台公司32.6亿元;以及正在加紧报批中的为房地产纾困基金配套融资13亿元。此外,郑州银行也通过专项借款配资,过会审批56.92亿元,其中18.42亿元已被投放。 但面对数百个对资金“嗷嗷待哺”的楼盘,这些资金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项目复工后的可持续性,目前仍有待观察。 在郑州市西郊,其中一个被列入复工名单的楼盘工作人员便告诉第一财经,房地产形势不好,连建筑商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之前,房地产行业约定俗成的费用结算规则是,楼盘建设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工人工资都会先由建筑商垫付,待楼盘销售完毕,或项目建设完工,开发商才会逐步与建筑商结算费用,但眼下,此起彼伏的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潮,已经让建筑商都不敢再垫钱了。“现在,好多建筑商都要求,(开发商)至少得一个月结算一次,不结算,就停工,或者仅保留少数现场工人。”
这些,都对复工楼盘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包括林江在内的不少烂尾楼业主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保交楼方面,郑州市‘大干30天’的保交楼行动……的顺利推进将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指引作用。”中信建投证券也表示,在保交楼政策和楼市放松政策不断丰富与深化的助力下,房地产行业诸多问题迈入实质性化解阶段。 目前可见的事实是,伴随着郑州“军令状”式保交楼交出阶段性成果,国内不少城市也纷纷开始行动,助力当地“保交楼”行动。近期相关部门也在接续推出多项稳地产政策,预计后续保交楼工作深化推进和楼市放松政策逐步落地将重塑房地产市场信心,拉动涉房贷款投放企稳回升。 |